返回

卷六(惟淨譯)

首頁
    雖複滿已亦不損惱一切有情。

    何以故?菩薩大悲心故。

    是為菩薩法雨流注高下充滿。

    雲何是息諸塵坌。

    譬如大水流潤一切塵坌所覆澀惡地方。

    悉使潤澤息諸塵坌。

    菩薩亦複如是,普為一切粗惡心者,悉令發起柔軟之心。

    乃以勝慧所依定愛之水。

    流潤一切有情息諸塵坌。

    是為菩薩息諸煩惱塵坌。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得如水。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即得如火。

    何等為十。

    一者能燒煩惱之薪。

    二者成熟佛法。

    三者能乾一切煩惱淤泥。

    四者如大火聚。

    五者作光明照。

    六者能使驚怖。

    七者能作安慰。

    八者随所得利與諸有情共之。

    九者人所供養。

    十者人不輕慢。

    善男子,雲何是能燒煩惱之薪。

    譬如大火能燒大地藥草叢林雜類等物。

    菩薩亦複如是,以智慧火能燒所起貪瞋癡等及随煩惱。

    是為菩薩能燒煩惱之薪。

    雲何是成熟佛法。

    譬如大火依地所生一切種子及諸藥等悉能成熟。

    菩薩亦複如是,以智慧火内能成熟一切佛法。

    如所成熟随得不壞。

    是為菩薩成熟佛法。

    雲何是能乾一切煩惱淤泥。

    譬如大火能乾一切濕物及淤泥等。

    菩薩亦複如是,以智慧火能乾一切有漏淤泥。

    是為菩薩能乾一切煩惱淤泥。

    雲何是如大火聚。

    譬如寒苦諸有情類得大火聚而能溫暖。

    菩薩亦複如是,以智慧火悉能溫暖煩惱寒病所逼有情。

    是為菩薩如大火聚。

    雲何是作光明照。

    譬如有人於雪山頂或民陀山頂燃大火聚其火光明周一由旬或二三由旬普遍照耀。

    菩薩亦複如是,以智光明周遍照耀。

    廣一由旬或百或千。

    乃至無量無數世界。

    智光普照一切有情。

    智光照故。

    而諸有情無智暗冥悉得破散。

    是為菩薩作光明照。

    雲何是能使驚怖。

    譬如大火所有惡獸或惡獸王。

    見彼火聚而悉驚怖四散馳走離其窟穴。

    菩薩大智威德亦複如是,若魔若天見菩薩已悉生驚怖。

    棄自所有劣弱威光。

    離彼地方遠遠而去。

    永不得聞菩薩名字。

    況複見身。

    是為菩薩能使驚怖。

    雲何是能作安慰。

    譬如有人或於曠野險難之中迷失方所若見火聚知有聚落或牧放處。

    即詣其所心得安慰離諸驚怖菩薩亦複如是,一切有情。

    處於生死曠野險難之中。

    見菩薩已心得安慰。

    悉離一切煩惱恐怖。

    是為菩薩能作安慰。

    雲何是随所得利與一切有情共之。

    譬如大火一切有情共所受用。

    若王若旃陀羅童子等無有差。

    菩薩亦複如是,随得利養受用資具。

    悉與一切有情共之。

    若王若旃陀羅童子等無有差。

    是為菩薩随所得利悉與一切有情共之。

    雲何是人所供養。

    如世間火諸婆羅門刹帝利或民庶等皆悉奉事而為供養。

    菩薩亦複如是,世間一切天人阿修羅等皆悉奉事。

    作諸供養如諸佛想。

    是為菩薩人所供養。

    雲何是人不輕慢。

    如微小火人不敢輕。

    何以故?以能燒故。

    菩薩亦複如是,若信解行住。

    菩薩於大乘中。

    初始發心雖未具力。

    能世間天人阿修羅等不敢輕慢。

    何以故?是諸天人阿修羅等。

    知彼菩薩不久當坐道場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是為菩薩人不輕慢。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得如火。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即得如風。

    何等為十。

    一者如風無礙行故。

    二者所行境界無邊際故。

    三者如風破散墜堕有情高慢山故。

    四者吹布廣大法雲雨故。

    五者息除一切世間煩惱炎熾故。

    六者不動一切有情善法濟命長養故。

    七者無量法雲含潤任持大法雨故。

    八者大法種種莊嚴樓閣布飾妙好故。

    九者一切衆會劫樹莊嚴決定常出正妙法音雨華悅意故。

    十者阿僧祇劫。

    潔白聖會建立積集三摩地解脫總持門海布妙高山日月光明法教叢林。

    善妙宮殿輪圍山等。

    及一切有情成熟調伏莊嚴。

    善住無上無身依止。

    随轉智風曼羅解脫因故。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