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七

首頁
    救度。

    普能攝受無邊諸佛供養法門。

    遊戲一切阿僧祇數三摩地陀羅尼解脫通明等法嬉樂無邊勝妙法園而無愛著。

    得無邊俱胝劫數無發悟無疑惑喜行光明。

    無數俱胝那庾多百千劫。

    於清淨大乘分位中修習圓滿。

    種種利他所行事業成辦。

    福智勝行多百千種。

    廣大先行究竟圓滿。

    若具最極信解行法故。

    乃得初地。

    今以次第分位故。

    而此菩薩。

    是未發菩提心地。

    善男子,譬如轉輪聖王。

    雖已超越人之色相。

    然未獲得天之色相。

    而此菩薩亦複如是,雖已超越一切世間聲聞緣覺之地。

    然未獲得最上菩薩地故。

    複次普遍光明佛地者,無中無邊無複遺馀一切清淨。

    於一切法自在。

    普能善觀無數種相。

    普令一切有情獲得利樂。

    何等是諸菩薩所行十種三摩地。

    所謂一者寶高。

    二者善住。

    三者無動。

    四者不退轉。

    五者寶積。

    六者日光焰。

    七者一切義成。

    八者智光明。

    九者安住現在佛前。

    十者首楞嚴。

    如是等無邊菩薩所行三摩地。

    複次十二種陀羅尼。

    何等十二。

    所謂一者灌頂。

    二者大智。

    三者清淨音聲。

    四者無盡藏。

    五者無邊轉。

    六者海印。

    七者蓮華莊嚴。

    八者趣無礙門。

    九者決定出生諸無礙解。

    十者住佛莊嚴。

    十一者無邊色相。

    十二者佛身色相成辦圓滿。

    是為十二種陀羅尼。

    複次六通。

    何等為六。

    一者天眼通。

    二者天耳通。

    三者他心智通。

    四者宿住随念智通。

    五者神境智通。

    六者漏盡智通。

    是為六通。

    複次諸菩薩十種自在。

    何等為十。

    一者無量阿僧祇劫具壽量力故。

    即壽自在。

    二者不可說不可說三摩地門。

    相續趣入勝相應故。

    即心自在。

    三者一切世界無數莊嚴具。

    莊嚴加持顯示相應。

    即受用自在。

    四者随其時分諸業報力悉顯示故。

    即業自在。

    五者於一切世界示現受生故。

    即生自在。

    六者於一切世界見佛圓滿示現故。

    即信解自在。

    七者随樂欲時於諸刹中現成菩提。

    即願自在。

    八者於一切世界。

    出現無邊神通事故。

    即神通自在。

    九者無邊無中法門光明常顯發故。

    即法自在。

    十者於如來十力四無所畏。

    四無礙解十八不共法。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及現證最上菩提。

    充滿三世一切佛刹。

    微塵阿僧祇等數中。

    了知一相具諸勝相。

    乃至現證一切智悉能顯示故。

    即智自在。

    是為菩薩十種自在。

    複次何等是菩薩十力。

    所謂一者意樂力。

    二者深固力。

    三者方便力。

    四者慧力。

    五者願力。

    六者行力。

    七者乘力。

    八者神變力。

    九者菩提力。

    十者轉法輪力。

    是為菩薩十力。

    何等是菩薩四無所畏。

    所謂一者於諸陀羅尼。

    随聞能受宣說義理無畏。

    二者了無我法不堯於他。

    積集無相本習威儀而無缺失。

    三業清淨成就廣大護持無畏。

    三者常持正法而不忘失。

    畢竟安住智慧方便。

    救度有情無放逸心。

    開示善法得離障難無畏。

    四者不忘失一切智心。

    亦於馀乘諸出離道圓滿自在。

    得一切種一切事成就無畏。

    是為菩薩四無所畏。

    何等是菩薩十八不共法。

    所謂一者菩薩無著布施。

    二者無著持戒。

    三者無著忍辱。

    四者無著精進。

    五者無著禅定。

    六者無著智慧。

    七者以四攝法攝諸有情。

    八者善了諸回向法。

    九者善巧方便成諸有情增上所行。

    十者開示上乘出離之道。

    十一者於大乘法而不退轉。

    十二者表示生死及涅槃門。

    十三者於諸典章不減文句。

    十四者所作行中智為先導。

    十五者於諸生中離衆過失。

    十六者於身口意具十善業。

    十七者堪忍諸苦不舍一切有情。

    十八者一切世間所可愛樂皆悉顯示。

    普遍一切世間愚夫及聲聞緣覺。

    善以衆寶及劫樹莊嚴堅固。

    一切智心永不忘失。

    得一切法依法灌頂。

    常所樂求見佛法僧。

    是為菩薩十八不共法。

    雲何是如來十力。

    所謂一者處非處智力。

    二者教示過去未來現在業因果報智力。

    三者種種信解智力。

    四者種種界智力。

    五者了别自他根智力。

    六者至處道智力。

    七者發起一切禅定解脫三摩地三摩缽底染淨等智力。

    八者宿住随念智力。

    九者生死智力。

    十者漏盡智力。

    是為如來十力。

    雲何是如來四無所畏。

    所謂一者一切法現證智無畏。

    二者一切漏盡智無畏。

    三者決定說障道無畏。

    四者出盡苦道無畏。

    是為如來四無所畏。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