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次何等是為如來十八不共法。
所謂一者如來身無懈倦。
二者語無卒暴。
三者無失念。
四者無不定心。
五者無種種想。
六者無不知舍心。
七者欲無減。
八者精進無減。
九者念無減。
十者定無減。
十一者慧無減。
十二者解脫解脫知見無減。
十三者於過去世無著無礙知見随轉。
十四者於未來世無著無礙知見随轉。
十五者於現在世無著無礙知見随轉。
十六者於諸身業智為先導随智而轉。
十七者於諸語業智為先導随智而轉。
十八者於諸意業智為先導随智而轉。
此等是為如來十八不共法。
何等是如來大悲。
善男子,勤行三十二種相故。
乃起如來大悲之心。
於十方無邊世界。
廣現不思議相。
皆從如來大悲心轉。
何等三十二相。
所謂一者一切法無我。
而諸有情於無我理不能信解。
是故如來為諸有情發起大悲。
二者一切法無有情。
而諸有情執以為有。
是故如來發起大悲。
三者一切法無壽者,而諸有情執以為有。
是故如來發起大悲。
四者一切法無補特伽羅。
而諸有情生其取著。
是故如來發起大悲。
五者一切法無性。
而諸有情起有性見。
是故如來發起大悲。
六者一切法無礙。
而諸有情著於所礙。
是故如來發起大悲。
七者一切法無含藏。
而諸有情生其樂著。
是故如來發起大悲。
八者一切法無主宰。
而諸有情著於我相。
是故如來發起大悲。
九者一切法無攝屬。
而諸有情起於執取。
是故如來發起大悲。
十者一切法無物像。
而諸有情著於境物。
是故如來發起大悲。
十一者一切法無種姓。
而諸有情生其取著。
是故如來發起大悲。
十二者一切法無生無滅。
而諸有情著於生滅。
是故如來發起大悲。
十三者一切法無染污。
而諸有情自生染污。
是故如來發起大悲。
十四者一切法離貪。
而諸有情生其貪愛。
是故如來發起大悲。
十五者一切法離瞋。
而諸有情生其瞋恚。
是故如來發起大悲。
十六者一切法離癡。
而諸有情起於愚癡。
是故如來發起大悲。
十七者一切法無來。
而諸有情取著諸趣。
是故如來發起大悲。
十八者一切法無去。
而諸有情著於有生。
是故如來發起大悲。
十九者一切法無行。
而諸有情諸行中行。
是故如來發起大悲。
二十者一切法無戲論。
而諸有情樂著戲論。
是故如來發起大悲。
二十一者一切法空。
而諸有情起於有見。
是故如來發起大悲。
二十二者一切法無相。
而諸有情著境界相。
是故如來發起大悲。
二十三者一切法無願。
而諸有情運行諸願。
是故如來發起大悲。
二十四者世間有情所共集會。
互相诤訟起貪瞋等一切過失。
如來觀已,為說法要。
使令斷除彼貪瞋等一切過失。
是故如來發起大悲。
二十五者世間有情所共集會。
勤行颠倒履險惡道居邪異處。
為令彼等入如實道。
是故如來發起大悲。
二十六者世間有情所共集會。
慳貪增盛侵取他财而無厭足。
為令彼等具戒聞舍慧諸聖法财。
是故如來發起大悲。
二十七者世間有情於諸舍宅。
财物妻子生貪愛故。
卑賤其身猶如仆使。
於不真實中計真實想。
佛為彼等宣說法要。
令知畢竟無常之法。
是故如來發起大悲。
二十八者世間有情以其艱苦求活命故互相欺诳。
佛為彼等宣說法要。
鹹使有情淨命自資。
是故如來發起大悲。
二十九者世間有情於名聞利養。
固起追求不生厭足。
為令彼等如實了知而生厭足。
究竟息苦獲涅槃樂。
是故如來發起大悲。
三十者世間有情常生貪愛。
居苦器中一向染污。
佛為彼等宣說法要。
令其出離超越三界。
是故如來發起大悲。
三十一者以一切法離因緣故。
世間有情生懈怠心。
乃於聖法解脫門中而起障礙。
佛為彼等宣說解脫真實之法。
令諸有情行於精進。
是故如來發起大悲。
三十二者世間有情。
棄舍最上無著妙智殊勝涅槃。
樂求聲聞緣覺下乘涅槃。
為令彼等愛樂廣大趣求佛智。
是故如來發起大悲。
善男子,勤行如是三十二種相故。
如來乃起大悲之心。
如是所說如來大悲之行。
若有菩薩。
勤行如是三十二種之相。
發起大悲心者,而此菩薩摩诃薩。
於福功德刹中。
而能圓滿廣大威光。
利樂有情相應事業得不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