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次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善知勝義谛。
何等為十。
一者成就不生法故。
二者成就不滅法故。
三者成就不壞法故。
四者成就不出不入法故。
五者成就超言境界故。
六者成就無言诠法故。
七者成就無戲論法故。
八者成就不可說法故。
九者成就寂靜法故。
十者成就聖者法故。
何以故?善男子,勝義谛理本無壞故。
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本自如是,不生不滅。
不出不入。
非文字所說,非文字诠表。
離諸戲論取證。
善男子,此勝義谛。
湛然寂靜不可言說。
唯諸聖者自内所證。
又善男子,此勝義谛。
若佛出世若不出世。
本無所壞以是義故。
有善男子,發正信心清淨出家剃除須發被服袈裟。
既出家已發勤精進修諸善行。
如頭覆缯帛救其火然。
求法亦爾。
善男子,若不得勝義谛法。
即所修梵行虛無果利。
如來出世亦無果利。
是故善男子,若有勝義谛可說。
名為菩薩了知勝義。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善知勝義。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善知緣生。
何等為十。
一者知諸法空。
二者知法無所有。
三者知法不真實。
四者知法如像。
五者知法如影。
六者知法如響。
七者知法如幻。
八者知法不久停。
九者知法動搖。
十者知法皆從緣生。
菩薩作是思惟。
此法如是空。
如是無所有。
如是不真實。
如是如像如影如響如幻。
如是不久停。
如是動搖。
如是緣生。
雖複了知諸有生法。
決定不住速趣破壞。
而亦建立生法滅法及彼住法。
又複惟忖如是諸法。
從何緣生從何緣滅。
作是思惟已,乃知是法從無明生。
因無明有。
以其無明而為先導依止無明。
依無明已諸行乃生。
依諸行已而有諸識。
由有識故乃立名色。
立名色故乃有六處。
六處有故諸觸随生。
以有觸故乃起於受。
由其受因愚夫生愛。
愛逼迫故而起於取。
以有取故纏縛於有。
由有故生。
生故有老。
有老法故補特伽羅士夫皆死。
依死法故而起憂悲苦惱愁歎。
如是乃得一大苦蘊集。
是故智者應當勤力斷除無明。
破壞無明。
拔無明根滅無明法。
由無明滅故。
即能除滅無智之者所依止法。
譬如命根滅已除根皆滅。
無明滅已,無智所依諸法皆滅。
亦複如是,何以故?無無智故乃無積集。
一切煩惱不轉諸趣。
以無煩惱轉諸趣故。
即能斷滅生死之因近於涅槃。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善知緣生。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能自了知。
何等為十。
一者菩薩善自觀察。
今我此身何族中生。
婆羅門族邪。
刹帝利族邪。
長者族邪。
而或高尚富貴族邪。
其或卑賤下種族邪。
若在高尚富貴族生。
我當不恃此緣而生憍倨。
記使於其卑賤族生。
當起是念。
由我宿昔造雜業故生如是族即以此緣厭離於世。
生厭離故而求出家。
二者菩薩既出家已,即當觀察。
我今為何義故而求出家。
乃自思忖。
我今出家。
自得度已令他亦度。
自解脫已亦令他人悉得解脫。
以是緣故終不生於懶堕懈怠。
三者菩薩如是觀察。
我今出家。
應斷一切罪不善法滅盡無馀。
我若已斷諸不善法。
生大歡喜適悅慶快。
我若未斷諸不善法。
應當策勤速令除斷。
四者菩薩如是觀察。
我今出家宜應廣大增長修習一切善法。
我若已能廣大增長一切善法。
心生歡喜適悅慶快。
我若曾未增修善法。
應當策勤速令增長。
五者菩薩如是觀察。
我若依止於師尊已,即能增長一切善法。
壞滅一切不善之法。
由此因緣。
於其親教師所。
不以鮮聞多聞有智無智持戒毀戒。
應當悉起佛大師想。
於彼師尊之所。
愛樂信重恭敬承事。
亦於軌範師所。
同彼親教之師尊重恭敬。
六者菩薩如是觀察。
我若依止軌範師已,當於菩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