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九

首頁
    部不具,于大化有所阙。

    《般若經》乃以善男子善女人為教首,而戒立行之本,百行之始,猶樹之有根,常以為深恨。

    若有緣便盡訪求之理,先梵本有至信,因之勿零落。

     ○菩薩善戒菩薩地持二經記第四△僧佑撰 佑尋舊錄,此經十卷,是宋文帝世三藏法師求那跋摩于京都譯出。

    經文雲,此經名《善戒》,名《菩薩地》,名《菩薩毗尼摩夷》,名《如來藏》,名《一切善法根本》,名《安樂國》,名《諸波羅蜜聚》,凡有七名。

    第一卷先出優波離問受戒法,第二卷始方有“如是我聞”,次第列品乃至三十。

    而複有别本,題為《菩薩地經》。

    檢此兩本,文句悉同,唯一兩品分品、品名,小小有異,義亦不殊。

    既更不見有異人重出,推之應是一經。

    而諸品亂雜,前後參差,《菩薩地》本分為三段。

    第一段十八品,第二段有四品,第三段有八品。

    未詳兩本孰是三藏所出正本也。

     又《菩薩地持經》八卷,有二十七品,亦分三段:第一段十八品,第二段四品,第三段五品。

    是晉安帝世,昙摩谶于西涼州譯出。

    經首禮敬三寶,無“如是我聞”,似撰集佛語。

    文中不出有異名。

    而今此本或題雲《菩薩戒經》,或題雲《菩薩地經》,與三藏所出《菩薩善戒經》,二文雖異,五名相涉,故同一記。

    又此二經明義相類,根本似是一經,異國人出,故成别部也。

    并次第明六度,品名多同,制辭各異。

    佑見《菩薩地經》一本,其第四卷第十《戒品》,乃是《地持經》中《戒品》,又少第九《施品》,當是曝曬誤雜。

    後人不悉,便爾傳寫,其本脫多,恐方亂惑,若細尋内題,了然可見。

    若有《菩薩地經》阙無第九《施品》者,即誤是本也。

     ○大集虛空藏無盡意三經記第五△僧佑撰 佑尋舊錄,《大集經》是晉安帝世天竺沙門昙摩谶于西涼州譯出,有二十九卷,首尾有十二段說,共成一經。

    第一《璎珞品》,第二《陀羅尼自在王》,第三《寶女》,第四《不旬》,第五《海慧》,第六《無言》,第七《不可說》,第八《虛空藏》,第九《寶幢》,第十《虛空目》,第十一《寶髻》,第十二《無盡意》。

    更不見異人别譯,而今别部唯有二十四卷。

    尋其經文馀悉同,唯《不可說菩薩品》後,《寶幢》分前,中間阙,無《虛空藏所問品》五卷。

    又經唯徑寶髻菩薩品》,複無最末《無盡意所說不可思議品》四卷,略無二品九卷,分所馀二十卷為二十四卷耳。

     又尋兩本并以《海慧菩薩品》為第五,越至《無言菩薩品》第七,無第六品,未詳所以。

     又檢錄,别有《大虛空藏經》五卷成者,即此經《虛空藏品》,當是時世有益,甄為異部。

    又别有《無盡意經》四卷成者,亦是此經末《無盡意品》也。

    但《護公錄》複出《無盡意經》四卷,未詳與此本同異。

     ○如來大哀經記第六△未詳作者 元康元年七月七日,敦煌菩薩支法護手執胡經,經名《如來大哀》,口授聶承遠,道真正書晉言,以其年八月二十三日訖。

    護親自覆校。

    當令大法光顯流布,其有覽者,疾得總持,暢澤妙法。

     ○長阿含經序第七△釋僧肇作 夫宗極絕于稱謂,賢聖以之沖默;玄旨非言不傳,釋迦所以緻教。

    是以如來出世,大教有三:約身口則防之以禁律,明善惡則導之以契經,演幽微則辯之以法相。

    然則三藏之作也,本于殊應,會之有宗,則異途同趣矣。

    禁律,律藏也,四分十誦。

    法相,阿毗昙藏也,四分五誦。

    契經,《四阿含》藏也:《增一阿含》四分八誦,《中阿含》四分五誦,《雜阿含》四分十誦,此《長阿含》四分四誦,合三十經以為一部。

    阿含,秦言法歸。

    法歸者,蓋是萬善之淵府,總持之林苑。

    其為典也,淵博弘富,韫而彌廣,明宣禍福賢愚之迹,剖判真僞異齊之原,曆記古今成敗之數,墟哉二儀品物之倫。

    道無不由,法無不在。

    譬彼巨海,百川所歸,故以法歸為名。

    開析脩途,所記長遠,故以長為目。

    玩茲典者,長迷頓曉,邪正難辨,顯如晝夜;報應冥昧,照若影響;劫數雖遼,近猶朝夕;六合雖曠,現若目前。

    斯可謂朗大明于幽室,惠五目于衆瞽,不闚戶牖,而智無不周矣。

     大秦天王滌除玄覽,高韻獨邁,恬智交養,道世俱濟。

    每懼微言翳于殊俗。

    以右将軍、使者、司隸校尉晉公姚爽,質直清柔,玄心超詣,尊尚大法,妙悟自然。

    上特留懷,每任以法事。

    以弘始十二年,歲在上章掩茂,請罽賓三藏沙門佛陀耶舍出律藏《四分》四十卷,十四年訖。

    十五年歲在昭陽奮若,出此《長阿含》訖。

    涼州沙門佛念為譯,秦國道士道含筆受。

    時集京夏名勝沙門于第校定。

    恭承法言,敬受無差,蠲華崇樸,務存聖旨。

    餘以嘉遇,猥參聽次,雖無翼善之功,而預親承之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