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禅秘要法經

首頁

禅秘要法經

作者:佚名

分類:國學

狀態:已完結

更新:2025-06-26 15:39

最新:卷下

禅秘要法經 最新章節預覽:

  佛告阿難。若有行者,得此觀者,宜當密藏勿妄宣傳。但當一心勤行精進。勤行精進已,複當更教。谛觀地大。地大觀法。亦如上說。觀地大已,次教觀水大。觀水大者,自觀己身。身中諸水。身如琉璃。剛強難壞。若見自身。悉皆是水。當教易觀。若複見身。盡成琉璃亦教易觀。觀於地大使琉璃身,猶如微氣。見水從眼中現。若見此事。名細微四大觀。複當更教。從頭已上。使水滿中。見水從眼中出。亦不堕地。自見己眼。如水上沫。亦滿水中。若見此事。頭水不溫不冷。調和得所。水若溫者,是假僞觀。水色澄清。不溫不涼。次當更教。觀腰已上水。不溫不冷。複觀咽喉。如琉璃筒。水入胸中。次下至腹。乃至?坒膝。莫令入臂。使水澄清。如頗梨精色。若覺水溫。乃是真觀。此想成已,複教通徹四支諸節。水皆滿中。如琉璃器持用盛水。漸漸廣大。見滿一床。外人亦見。若見此水清冷。乃是真水。若見馀相。不名真實。入水光三昧。漸漸廣大滿一室内。水皆澄清。如琉璃氣。漸漸廣大。遍滿三千大千世界。見此事時。當於靜處一心安坐。敕諸同學。皆使清淨不令愦鬧。爾時複當見水上紫焰起。當自憶想此水從何處起。雲何當盡。若言我是水者,我身無我。前已觀無我。今從無法中。水從何起。作是念時。水性如氣。漸漸從頂上沒。水稍稍盡。唯身皮在。自見己身。極為微薄。無物可譬。如微塵草束。複見身内。忽然有火。燒身都盡。觀身無所。永無有我。我及衆生。一切都無。爾時行者,心意恬怕。極為微細。無物可譬。此想成時。名第二十七真無我觀。亦名滅水大想。亦名向斯陀含。其馀微細賢聖法界。微妙難勝。不可具說。行者坐時。修諸三昧。得無我三昧時。當自然見佛。佛告阿難。汝今好受持是真實水大微妙境界。廣為未來一切衆生。敷演廣說。爾時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告阿難。得此觀已,複當更教水大觀法。此水大觀。極為微細。使此水大與火大合。見身如氣。如琉璃影。觀臍四邊。火焰俱起。見於火焰,猶如日映。若見臍上有火光起。或有從鼻中出。或有從口中出。耳眼随意出入。若見此事。見一切火。從毛孔出。火出之後。有渌色水。尋從火後。自見身中。水上火下。火上水下。觀身無身。此想成時。見身水火。不溫不冷。身心寂爾。安住無礙。此名斯陀含果。亦名境界實相。見此事時。出定入定。恒不見身。入定之時,外人亦見水火從毛孔出從毛孔入。貪淫多者,見火從頂上入從身根出。然後遍滿身體。水亦複然。複當自觀頭上火。如閻浮檀那金光雲蓋。或見身下。如七寶華。心中恬靜。安隐快樂。世間樂事。無以為譬。出定之時,身亦安樂。令外衆生見已禅定三昧安隐金光金色。帝釋諸天。恭敬禮拜并言:大德汝今苦盡。必定當成斯陀含果。聞已歡喜。修身禅定。心無系礙。安隐快樂。遊戲無我三昧中。亦漸入空三昧門。無願無作諸三昧等。悉現在前。如此微妙善勝境界。行者坐時。於禅定中。自然分别。若鈍根者,大師世尊現前為說。以見佛故。聞法歡喜。應時即得斯陀含道。複當至心覆尋前觀。經二十五反。極令明利。   佛告阿難。汝好持此第二十九水大觀。慎勿忘失。得此觀者,亦名斯陀含。亦名善往來往宿世善根業因緣故遇善知識清淨法行。汝乃當得此斯陀含道。爾時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告阿難。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得此微妙水大觀已,複當更教安隐微妙最勝奇特火大觀法。作此觀時。自見臍中微妙火光。床如蓮華。其色光明。如和合百千萬億閻浮檀那金。見此事已,複當更教觀身内火。觀内火時。自見心火。常有光明。過於百千萬億明月神珠。心光清淨。亦複如是,出定入定。如人持明火珠行。慮恐他見。唯自心中。明了如是,他人不見。漸漸大明。見身猶如頗梨明鏡。見心亦如明月神珠。慮他人見。他人其實不見此事。入定之時,以心明故。見三千大千世界粗相。見閻浮提須彌山。及大海水。悉皆了了。複見大海水中摩尼珠王。其摩尼珠王。焰出諸火。見此事已,爾時見佛。為其廣說九次第定。九次第定者,九無閡八解脫。如此等觀。不須豫受。佛現前故。佛自為說。其利根者,聞佛說法九無礙道中。應時即得阿羅漢道。超越阿那含地。如好白氎易染為色。若鈍根者,複當更教風大觀法。風大觀法者,見一切風。極為微細。細中細者,可以心眼見。而不可具說。風複雜火。火複雜風。水入火中。風入水中。火入風中。風火水等。各随毛孔。如意自在。或複有風。十色具足。如十寶光。從身毛孔出。從頂上入。從臍中出。從足下入。一切身分中出。從眉間入。從眉間出。從一切身分入。如此種種無量境界。賢聖光明。賢聖種子。諸賢聖法。皆從此風大中起。從此風大中入。此風大觀。具足相貌微妙境界。唯阿羅漢。能廣分别。不可具說。行者坐時。當自然見。若見此事。練諸煩惱。成阿那含。此風大觀。名第三十阿那含相應境界相佛告阿難。汝好受持是阿那含相應最勝。境界風大觀法。慎勿忘失。爾時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爾時尊者摩诃迦葉。有一弟子。是王舍大城苦得尼揵子兒。名阿祇達多。求尊者摩诃迦葉。出家學道。修行苦行。具十二頭陀。經曆五年。得阿那含果。不能增進成阿羅漢。即從坐起。至迦葉所。整衣服。叉手合掌。頂禮摩诃迦葉。白言:和上。我随和上。勤修精進。如救頭然。已經五年。今得住於阿那含果。身心疲懈。不能增進無上解脫。唯願和上。為我速說。爾時摩诃迦葉。即入三昧。觀比丘心。知此比丘不盡諸漏。從此命終。生阿那含天。從三昧起。告言:法子。我今身心。一切自在。入自在三昧。觀汝宿世所有業報。於此身上。無緣得成羅漢道。阿祇達多聞此語已,悲泣雨淚。白言:和上。如我今者,不樂生天。如困病人求無常力。我畏生死。亦複如是,爾時迦葉。告言:法子。善哉善哉!善男子,夫生死惡,猶如猛火。燒滅一切。甚可厭患。我觀汝根。不得明審。又複世尊,與諸比丘,在祇陀林。我今與汝俱往佛所。時彼比丘。著衣持缽。随迦葉後。詣祇陀林。到於佛所。見佛世尊,身如金山。處大衆中。威德自在。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皆悉備足。為佛作禮。繞佛七匝。卻住一面。胡跪合掌。白言:世尊,我此弟子阿祇達多。随從我後。修十二頭陀。住深禅定。至阿那含。不能增進竭煩惱海。唯願天尊。為說甚深灌頂甘露淨解脫行爾時世尊,告阿祇達言:善哉善哉!阿祇達。快問是事。吾當為汝分别解脫。谛聽善思。乃往過去無央數世。彼世有佛。名大光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彼佛出世。三種示現。教化衆生。度人周訖。於像法中。有一大國。名波羅奈。王名梵摩達多。王有太子。名忍辱铠。堅發甚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求一切種智。自誓不殺。修十善業。於六波羅蜜。無疲厭心。時彼國中有一長者,名日月音。自在無量。唯有一子。忽遇熱病。風大入心。狂亂無智。手執利劍。走入巷陌。殺害衆生。時彼長者,愛念子故。手擎香爐。至四城門外。燒香散華。發大誓願。而作是言:世間若有神仙聖人醫師咒師。能救我子狂亂病者,一切所有。悉用奉施。爾時太子。出城遊戲。見大長者,修於慈心。為子求願。心生歡喜。而作是言:此大長者,勤修慈心。普為一切。而長者子。遇大重病。願諸神仙。必興慈悲。來至此處。救長者子。語頃即有一大仙人。從於雪山。騰虛而至。名曰光味。至長者所。告長者言:汝子所患。從熱病起。因熱病故。生大瞋恚。心脈悉開。風大入心。是故發狂。如此病者,如仙經說。風大動者,當須無瞋善男子心血。以用塗身。須善人髓。服如大豆。可得除愈。爾時長者,聞仙人說。即於路中。頂禮太子白言:地天大仙人。說我子所患。當用慈心無瞋人血及以骨髓。乃可得差。我今正欲自刺我身出血食子。破骨出髓。持與令服。唯願太子。聽許此事。   爾時太子。告言:長者,我聞佛說。若有衆生苦惱父母。堕大地獄。無有出期。雲何長者,自破身體。欲令子差。且忍須臾。當為長者作大方便。爾時長者聞太子敕。心大歡喜。禮太子足。還至家中。象負其子。送與太子。太子見已,醍醐灌之。   爾時仙人。告太子言:設以此藥。灌此男子。經九十日。終不可差。要得慈心無瞋人血。爾時太子。内自思惟。除我身外。其馀衆生。皆當起瞋。我今為此救諸病苦。濟生死命。誓求佛道。於未來世。若得成佛。亦當施此法身常命。作此誓已,即刺身以血塗彼大長者子。破骨出髓。與之令服。長者子服已,病得除愈。是時太子。以破骨故。迷悶躄地。爾時天地六種震動。釋梵護世。無數天子。佥然俱下。到太子所。告太子言:汝今以身濟病衆生。欲求何等。為求帝釋魔王梵天轉輪聖王。三界之中。欲求何等。   爾時太子白帝釋言:我今所求。亦不欲三界之中尊榮豪貴。我所求者,乃願欲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帝釋聞此語已,告太子言:汝今刺身破骨出髓。身體戰掉。有慨恨不。爾時太子即立誓願。我從始刺身體。乃至於今。若無慨恨大如毛發。令我身體平複如故。作此誓已,身體平複。如前無異。爾時帝釋。見此事已,白太子言:太子威德。奇特無比。有強大志。必得成佛。太子成佛時。願先度我。作此誓時。太子默然。而說偈言:   願我成佛時,普度諸天人。身心無罣礙,普慈愛一切。亦度於汝等,令諸衆生類。皆住大涅槃,永受於快樂。   爾時太子。說此偈已,諸天雨華。持以供養。複雨無量百千珍寶。積滿宮牆。太子得已,持用布施。布施不止。修諸波羅蜜。皆悉滿足。得成為佛。佛告迦葉。爾時波羅奈國王者,今我父王閱頭檀是。爾時月音長者,今汝摩诃迦葉是。爾時長者子。今阿祇達比丘是。爾時忍辱铠太子者,今我釋迦牟尼佛是。爾時帝釋者,今舍利弗是。

最新章節
正文
上一頁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