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是想。
願佛演說安慰其心。
何因緣故。
說信行法行乃至八輩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
何以故?作如是說。
世尊默然。
爾時尊者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於夜後分天欲明時。
從坐而起出其住處。
即向文殊師利房。
到已前入其舍。
見如來室。
有十千蓮華周匝踴出。
天鼓自鳴聞歌詠聲。
見祇洹林及舍衛國三千大千世界光明普照。
今何因緣而現此瑞。
舍利弗作是語已,佛即告言:為說法故先現斯瑞。
是時文殊師利請問如來。
為說何法先現此瑞。
爾時阿難複白佛言:世尊,我於夜後天欲明時。
於戶牖中光從而入。
見已即從坐起便出其房。
見祇洹林滿中淨水無垢無濁。
不見樹木精舍僧房惟見大光。
何因何緣先現此瑞。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如來為說清淨法輪。
亦是文殊師利神力勸請瑞相。
爾時世尊為文殊師利。
即說偈言:
此乘清淨,成得佛智,文殊妙辯。
發問斯義,一乘無垢,得佛上智。
文殊為顯,故作斯問,乘無分别。
離諸戲論,文殊為顯,故作斯問。
本無有來,亦複無去,猶如涅槃。
文殊所問,實無得果,亦無所說,但以方便,引導衆生,遠離音聲。
聲即一相,文殊為顯,故作斯問。
尋聲求聲,無聲可取,聲名字空。
文殊所問,是聲如風,無所依止。
聲即解脫,文殊所問,阿難谛聽。
文殊所問,方便菩提,皆無所有。
佛及菩提,有聲無實,亦無方所。
諸法皆然,菩提無色,因緣無生。
無有去來,是諸佛說,無為無相。
如空無見,菩提無說,文殊所問。
去來今佛,一切皆然,智無方所。
無聞無見,性相如是,顯現法界。
但以假名,開示真實,修清淨施。
持戒無缺,忍辱堅固,志求菩提。
精進無懈,修禅攝意,智慧清淨。
以求菩提,佛善方便,度諸神通。
無依衆生,為說菩提,分别三乘。
四果差别,以如實智,随應救世。
現五濁刹,為諸下劣,於一乘道。
驚疑不信,故說四果,開示羅漢。
從聲聞門,入佛教門,說數無數。
因緣差别,現見四谛,證諸法相。
聲聞羅漢,緣覺辟支,同得無生。
是為菩薩,行空無相,無願三昧。
入解脫門,安住涅槃,去來今際。
心無所著,能開十方,無生無為。
如是深法,阿難文殊,方便發問。
無相慧力,乘一乘道,知法無相。
是故問佛,今說諸果,三世平等。
知空無相,諸聲寂滅,無佛菩提。
無數恒沙,諸佛世界,來求菩提。
文殊召集,聞彼諸佛,菩薩所行。
欲說三乘,集娑婆界,文殊發問。
為決疑惑,乘果分别,請說菩提。
以佛神力,及誓願力,故說三乘。
度苦衆生,令勤修習,文殊聲辯。
願救世說,菩薩所行,億千諸天。
供養救世,生果想者,安慰彼疑。
如是比丘,及比丘尼,清信男女。
作最勝相,文殊所問,為慰疑惑。
是諸菩薩,為法故來。
△信行品第二
爾時世尊說是偈已,阿難白佛言:如來今為文殊師利轉不退法輪作如是問。
佛言:如是如是,阿難複白佛言:世尊,如來今轉不退法輪耶。
佛言:如是如是,阿難。
如來實轉不退轉法輪。
阿難複白佛言:如來雲何方便。
說於信行法行如是八輩。
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
阿羅漢。
聲聞。
辟支佛。
是諸人等。
如來皆為顯示菩薩法耶。
何故複言:為下劣衆生出五濁世。
不解大乘。
如來自在成就方便。
見諸衆生大心者少多懷下劣。
是故世尊,知其根性開示佛法方便濟度。
以無量善法教化衆生。
令滅諸苦得盡生死。
離諸衰惱令住正證無為涅槃。
乃至使得一切種智。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菩薩摩诃薩。
為無量無邊衆生。
令生信解佛之知見。
及無數諸佛所知之法。
無色乃至受想行識。
無染無著是名信行。
複次阿難。
菩薩摩诃薩能信如來一切法空作如是解。
亦複名為菩薩信行。
菩薩摩诃薩信佛智慧心生欣樂。
雲何智慧。
都不見法。
以不見故名為信行。
複次阿難。
菩薩摩诃薩不染五欲不舍信心。
是名菩薩信行。
菩薩摩诃薩複作是念。
以不思議法施諸衆生猶如如相。
能信如是不思議法施者,是名菩薩信行。
菩薩摩诃薩以歡喜故。
能舍己身而不厭足。
於一切處不生嫉恚。
所作之施皆悉回向。
作是回向已而亦不取菩提之想。
以不壞故。
是名菩薩信行。
複次阿難。
菩薩摩诃薩以清淨信正念向佛。
心無垢穢亦信無垢。
諸法平等。
無有衆生壽命我人。
無陰界入。
亦自不著壽命處所。
是名信行解脫。
教化衆生令信佛法。
以調伏心回向菩提。
亦不見心相。
能知六界陰入平等悉同法界。
以無分别故,則知法界無有異相。
是名信施。
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