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三

首頁
    舌绮語貪瞋恚邪見等動者,何故如來作如是慰喻魔王波旬言:無衆生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智。

    乃至無衆生壽命父母兄弟妻子男女晝夜等想。

    亦無一月半月歲數時節諸劫之想。

    如來何故作如是說。

    慰喻波旬少惱而去。

    亦無衆生於菩提心想動。

    於根力無畏想動。

    根覺意道想動。

    無佛想法想僧想菩提想無礙想動。

    菩薩想動。

    如來何故慰喻波旬少惱而去。

    複言:當使無一衆生同於法想。

    世尊何故作如是說。

    唯願如來。

    為此等衆作大照明。

    當使未來一切衆生得蒙照明。

    得照明已,當令此法次第相續使不斷壞。

    若有衆生。

    深心信解受持是法者,當為是人演其因緣。

    如來何故作如是說。

    爾時世尊即為無數百千衆生除諸疑惑。

    重說偈言: 菩提無住處,亦無能住者,以是因緣故,說無住菩提。

    菩提及衆生,非一亦非異。

    以是因緣故,說無住菩提。

     衆生本不動,其界亦複然。

    是法無成就,究竟無所得。

    衆生體相空,其界難思議。

    無有能動者,惟一切智知。

     如所說諸陰,衆生無動相。

    陰即是衆生,無二無住相。

    陰以空為體,性相即不動。

    若無相可取,雲何有動者, 是故知諸陰,亦無有動相。

    言說永寂滅,無相亦無體。

    身即是陰相,陰即名行處。

    非行處而行,說陰名為空。

     所說空界者,不生亦不起。

    如是同於陰,是名不可動。

    身見相無體,亦無法可得。

    不得故無動,我今如是說。

     不取衆生相,究竟無所住。

    亦無有心相,形處不可得。

    若說於諸見,現示六十二。

    如是衆生等,亦如水中像。

     諸見同水像,六十二亦然。

    無我無所有,其性不可動。

    過去及未來,現在亦複爾。

    無相無所有,皆如炎水像。

     是名為無我,不得衆生想。

    衆生不可動,亦無能動者,譬如殺生者,處生死曠野。

    亦住於寂滅,是名為不動。

     欲令衆生動,衆生不可得。

    實無有衆生,是名說不動。

    菩提無有斷,亦無有能度。

    是故當勤修,不得於動者, 法施不思議,度過去衆生。

    應當勤修習,是名不可動。

    度脫於邪欲,亦不得邪想。

    應當勤修習,是名不可動。

     妄語諸衆生,為令得解脫。

    當發大精進,如彼不動相。

    惡口及兩舌,绮語亦複然。

    如是平等相,如焰無所有。

     諸法皆如是,亦無依止處。

    猶如呼聲響,善知寂滅相。

    過去諸無明,著我故生憂。

    若證於無我,是名為不動。

     能知煩惱害,體性本無相。

    無相即菩提,是名為不動。

    深證諸邪見,得修於正智。

    離邪見叢林,是名為不動。

     若心得無欲,現受寶女抱。

    乃至諸童女,智者所遠離。

    以邪相持戒,而不舍正法。

    智者無心意,惟求於聖道。

     是名修法忍,顯示於外道。

    無心而行忍,亦不近涅槃。

    外道自顯異,五熱為精進。

    非智所修學,苦行非菩提。

     外道所說定,取相為行處。

    非佛所贊歎,亦不令他學。

    菩薩無所畏,能攝諸衆生。

    以是因緣說,取相所不動。

     非取著所攝,能生菩提心。

    菩提不取相,是故不能動。

    父母兄弟等,姊妹及妻子。

    譬如於幻化,是故不能動。

     一切取相法,皆悉無所有。

    若住無所有,是故不能動。

    若有晝夜想,一月及半月。

    如是一切想,如炎水中像。

     布施及持戒,修忍辱精進。

    皆起於取著,是相則為動。

    菩薩大勢力,禅定修智慧。

    若有無畏想,一切想非想。

     覺意及正道,本有菩提想。

    愚癡之所起,智者則遠離。

    佛及衆法想,乃至有僧想。

    如是種種想,皆說為動想。

     菩提名無想,種智即菩提。

    遠離如是想,菩提難思議。

    是故作是說,來者如水像。

    若動彼想已,則不遠菩提。

     菩提與衆生,一切法如如。

    故我如是說,不知惡魔心。

     佛次第說遣魔偈已,十億衆生斷除疑惑得法照明。

    於一切法得無生忍。

    得是忍已,十億衆生。

    住於佛前。

    而說偈言:佛道難思議,最勝之第一。

     故号為世尊,除疑蒙安慰。

    一切皆照明,安住於佛道。

    神光遍十方,見無數億佛。

    見佛得聞法,色相莊嚴身。

     除穢得淨智,救世能度者,於億福田中,佛福田最勝。

    随佛所住處,無上救世尊, 爾時十億衆生。

    聞說偈已,皆以盛服。

    供養於佛。

    及供養法。

    作如是言:當令一切衆生。

    悉聞是法。

    皆共來集。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轉是遣魔法輪。

    諸族姓男女得聞是已,皆悉解脫信受無疑得幾所福。

    佛言:阿難。

    若族姓男女。

    日初出時。

    親近供養恭敬尊重贊歎百佛。

    於中時親近供養百佛。

    乃至晡時供養百佛。

    於初夜時供養百佛。

    於中夜時供養百佛。

    於後夜時供養百佛。

    以衆妙樂具最上衣服。

    於二萬歲供養於佛。

    日常六時尊重贊歎。

    行住坐卧修行供養。

    初不暫息。

    阿難。

    於汝意雲何。

    得福多不。

    阿難言:得福甚多。

    不可以譬喻知其限數。

    佛言:阿難。

    若族姓男女。

    得聞如是遣魔章句。

    其義次第聞已,複能信解不生疑惑。

    是人功德倍多於彼。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