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長壽,當行大慈;欲得智慧,當行學問。
行此四事,随其所種,得其果實。
祠祀淫亂,以邪為正,殺生求生,去生道遠。
’佛即放大光明,遍照天地。
王聞法睹光,慚愧悔過,遂不祀天。
母聞情悅,所患消除。
王于是後,信敬三寶,愛民如子,常行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不貪、不嗔、不癡),五谷豐登。
[按]生天宮者皆具清淨色身,光明赫奕,無有膿痰涕唾,大小便利之穢。
所食甘露,自然化成。
下視閻浮世界,坑廁荊榛,腥膻惡氣,不欲聞見,望其乘雲來享,無有是處。
雞雖自愛蜈蚣,豈可銜之以塞人口?若謂但吸其氣,則普天之下,肉氣薰蒸,時刻不斷,天亦吸之久矣。
如雲為天殺者乃享,則和墨國王祀僅一日,過此以後,天其枵腹耶?‘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書》言可考。
‘東鄰殺牛,不如禴祭’,《易》有明文。
惜讀書者不善會耳。
禱樹變羊(載《雜寶藏經》)
佛世有一老人,其家頗富。
忽思肉食,指田頭樹,告其子曰:‘吾家薄有産業,由此樹神恩福所緻。
可于群羊中殺一以祭。
’諸子從之,尋即殺羊,禱于此樹。
複于樹下,立一神祠。
其後父死,即生己家群羊之中。
時值諸子欲祀樹神,執而将殺。
羊忽自言:‘此樹無神,我于往日,思食肉故,妄使汝祀,與汝同食。
不謂償債,我獨先之。
’時有羅漢乞食,以神通力,令諸子皆見其父。
遂毀此樹,悔過修福,不複殺生(在七卷)。
[按]《增壹阿含經》雲:‘有五種布施不得其福:一者以刀施人,二者以毒施人,三者以野牛施人,四者以淫女施人,五者造作淫祠。
’(在二十八卷)。
世有無知之輩,遇三寶福田,不肯布施,而于鬼神廟宇,辄欣然創造者,良由正眼未開耳。
一祠既成,書其上棟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
彼且揚揚自得,以為我施财作福。
嗚呼!豈知自此之後,大則豬、羊、鹿、兔,小則雞、鴨、魚、蝦,哀鳴于白刃下,跳踯于镬湯中者,不知幾千萬萬乎?所謂‘天堂未就,地獄先成也。
’孔子曰:‘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無福。
’大哉聖訓,不異金口親宣矣!
東嶽受戒(出《傳燈錄》)
唐元圭禅師,俗姓李,伊阙人也。
永淳二年,受具戒(*指比丘、比丘尼的具足戒,又叫‘大戒’。
出家人依戒法規定受持此戒後,即被認為取得正式的僧尼資格),後谒安國師,印以真宗,蔔廬于泰山之龐塢。
一日,有異人峨冠而至,輿從赫奕。
問‘師能識我否?’師曰:‘我等視一切衆生,不作分别。
’神曰:‘我嶽帝也,能操人生死之權,何得一目相待?’師曰:‘我本不生,汝安能死吾?吾身如空,汝能壞空乎?’神即稽首曰:‘我亦聰明正直,勝于餘神。
願受正戒,令我度世。
’師乃張座秉爐正幾,告曰:‘付汝五戒。
汝能不淫乎?’神曰:‘我亦曾娶。
’曰‘非謂此也,謂無外色耳。
’神稽首曰‘能。
’又問‘汝能不盜乎?’神曰:‘我無所乏,焉得有盜?’曰:‘非謂此也,謂不因受享而福淫,不奉而禍善耳。
’神稽首曰‘能’。
又問‘汝能不殺乎?’神曰:‘實司其柄,安得不殺?’曰:‘非謂此也,謂無濫誤疑混耳。
’神稽首曰‘能’。
又問‘汝能不妄乎?’神曰:‘正直之神,何曾有妄?’曰:‘非謂此也,謂先後皆合天心耳。
’神稽首曰‘能’。
又問‘汝能不遭酒敗乎?’神稽首曰‘能’。
師曰:‘如上五戒,乃佛戒之本。
’辯論良久,神曰:‘我受師教,當報師恩。
乞師命我為世間事,現我小神通,使未信之人,皆生信念。
’師辭,固請,乃告曰:‘東岩寺之障,空曠無樹。
北山有之,而非屏擁。
汝能移北樹于東嶺乎?’神曰:‘聞命矣。
但昏夜間必有喧動,願師無駭。
’即作禮辭去。
師送出,觀之,見儀衛如王者,雲霞瑞霭,環佩幢幡,淩空隐沒。
其夕,果有暴風吼雷,奔雲震電。
诘朝視之,則北岩松柏,盡移東嶺,森然行植矣。
開元四年丙辰,囑門人曰:‘吾始居寺東嶺,沒後可塔于此。
’言訖,安然而化。
[按]水陸神祇,宿世亦曾修福,但不能發菩提心。
所以一受福報,便複昏迷。
世有持戒之僧,轉世居權要,遂飲酒食肉,毀謗三寶者,皆修福不修慧故。
昔世尊未成道時,在菩提樹下端坐。
魔王波旬,恐其成道,将八十億衆,欲來害佛。
而告佛言:‘悉達太子,汝可起去。
若不去者,我執汝足,擲之海外。
’佛告波旬:‘我觀一切世間,無能擲我海外者。
汝于前世曾作一寺主,受一日八戒。
布施辟支佛一缽之食,故生第六欲天,為大魔王。
而我于阿僧祇劫,廣修功德,供養無量諸佛,汝安能害我?’波旬謂太子:‘汝之所言,有何證據?’佛指地言:‘此地證我。
’說是語已,大地震動,無量地神從地湧出,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為作證。
如佛所說,真實不虛。
’(詳載《雜寶藏經》。
胡跪:指北方少數民族的跪坐方法。
一般有左跪、互跪、長跪之分。
左跪為左膝著地,右足踏地,以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