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有知者。
[按]佛言:“諸佛之法,國王大臣不能壞,而僧自壞之。
譬如獅子之蟲,還食獅子。
”餘于儒門亦雲。
勸少年(共四則,二法一戒一法戒)
少年誰不欲膺富厚,而淫者偏赤貧。
少年誰不欲掇巍科,而淫者偏運蹇(jiǎn)。
少年誰不欲生貴子,而淫者偏無後。
少年誰不欲享高壽,而淫者偏早夭。
一日風流,終身困苦。
有志者,其不可以仰事俯育之身,暫迷情于花柳也。
後生可畏,尚慎旃哉!
唐臯(《唐氏譜》)
歙縣唐臯,少年讀書燈下,有女調之,屢将窗紙餂(tiǎn)破。
公補訖,因題于上雲:“餂破紙窗容易補,損人陰德最難修。
”一夕有僧過其門,見一狀元匾,左右懸二燈,即書“餂破”二句,異而诘問,始知神火。
後果大魁天下。
[按]窗前題語,門外懸燈,感應之機,捷于桴鼓。
茅鹿門(《茅公文集後序》)
歸安茅鹿門〖茅坤,号鹿門,明代散文家〗,弱冠遊學餘姚,師事錢應楊。
錢氏有婢竊窺之,佯至書室呼貓,意欲相就。
公正色曰:“吾遠出從師,若以非禮相犯,何以歸見父母?又何顔以對汝主?”婢愧而去。
後登科,以文章名世。
[按]念親,仁也;尊師,義也;守節,禮也;不惑,智也。
一不淫而四善備矣。
陸仲錫(《廣仁品》)
嘉靖中,陸篑齋子仲錫,異才也。
随師邱某居京,窺一對門處子。
師弗禁,且告曰:“都城隍最靈,盍禱之?”仲錫因往。
是夜忽夢中狂哭,衆駭問。
曰:“都城隍追我師徒耳。
”詢其故,哭告雲:“神查我兩人祿位,吾名下注甲戌狀元,師無所有。
神将奏聞上帝,削我祿籍。
師則抽腸,以彰顯戮也。
”言訖,哭猶未止。
而館僮叩戶,适報邱某斃于絞腸痧矣。
後陸果以貧賤終身。
[按]擇師訓子,最宜詳慎。
邱、陸師徒,其鑒不遠。
莆田二生(《欲海晨鐘》)
莆田有表兄弟二人,同學甚厚,甲貌醜而富,乙貌美而貧。
甲求繼室于富家。
必欲觀婿始允,甲懇乙代往,富家許之。
将婚,又欲親迎,複懇乙往。
方至,天忽大雨,而隔嶺難行,乃止婿宿。
乙謙讓至再,又不敢明言取辱。
而富家恐失吉期,即欲成禮,乙固辭,不聽。
及寝,不敢解衣。
次日雨益甚,仍留宿,複不敢近。
第三日迎至甲家,甲怒,奔告于縣。
縣令雷應龍鞫之,乙泣訴真情,驗知非僞,乃謂甲曰:“汝妻既同彼宿,義不可歸汝,汝不患無妻。
”又謂乙曰:“子不欺暗室,天以是女畀汝〖畀(bì),給予〗,聘金吾代償也。
”乃以三十金與甲,而令乙為夫婦。
[按]欲欺外家者,弄真成假。
不欺朋友者,弄假成真。
勸不和其室者(附女人,共六則,二法四戒)
琴瑟不調,非男子之過,即女人之失,大抵曲直參半者多。
決無各盡其道,而交相怨尤者也。
然而當今之天下,乃男子之天下,非女人之天下,則家之不齊,當歸咎男子。
語雲:“人生莫作婦人身,百般苦樂由他人。
”彼其離親别愛,生死随人,舉目言笑,唯有一夫耳。
饑不獨食,寒不獨衣,有足不能出戶,有口無處聲冤,舍其身而身我,舍其父母而父母我,一遇客外之商、遊學之士,孤房獨宿,形影相憐,豈易受哉?我乃鐘情花柳,造業無窮。
桑濮之地,一身獨受其歡。
天譴之來,舉室盡遭其禍。
鐵石為心,亦當堕淚矣。
而或身當富貴,便廣置姬妾,薄視糟糠。
恐懼惟汝,安樂棄餘,抑何不恕之甚也!普勸世人,甯甘淡泊,莫羨多情。
縱遇紅顔,且思結發。
莫教他年轉女身,閣中含恨淚淋淋。
邬憶川(《節義傳》)
四明邬憶川,諱孟震,年二十九,喪妻何氏,誓不更娶,終身不複齒男女事。
婦有再醮者〖再醮(jiào),再嫁〗,挾赀以通。
勃然曰:“若愧為婦〖若,你〗,奈何污吾?”暮夜有奔之者,厲聲叱去,亦竟不與人言。
夜攜兩兒,蕭然并卧,俨若寡女。
當事者〖地方當政者〗時賜粟帛,匾其門曰“義夫”。
子元會,仕至新安太守。
[按]按《昏義》,男子親迎,再拜奠雁,蓋取一與之齊,終身不改之義。
非獨婦道為然,夫道亦然也。
顧男子以繼嗣為重,一經喪偶,内助無人,不成家道。
故于服終後〖指喪期結束〗,不得已而開續娶之途。
非因世間男子為政,私自從寬也。
嗟乎!人或桑弧未設〖指沒有兒子〗,井臼〖指家務〗難操,是亦遇之窮耳。
苟或不然,則夫婦之倫,原系人道之始,奈何使乾坤之正氣,獨聽巾帼者主張,而須眉男子,皆屏息以藏耶?卓哉邬君!願拜下風矣。
賈禦史(《懿行錄》)
明賈禦史某,幼聘魏處士女。
逾年而女瞽,處士将返币焉,禦史急娶之。
魏孺人〖孺人,古時對婦人的尊稱〗日請禦史置妾,禦史不可。
時禦史有兄為戶部,納寵京師。
孺人請益力,禦史複不可。
生子衡,弱冠登第,官至刑部主事。
[按]古今來娶瞽女者,唐有孫泰,宋有周世南、劉廷式、周恭叔、張漢英數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