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三 決疑論

首頁
    不嫌其可移“明德”。

    必欲铢铢較之,則鑿矣。

     問:《受持》一篇,功過二字,可以該之。

    何不分某事為若幹功,某事為若幹過,使人凜然知戒乎? 答:功過皆由心造。

    同一善也,發心大則功亦大,發心小則功亦小。

    同一惡也,愛心重則過亦重,愛心輕則過亦輕。

    譬之諸天共器,食有精粗。

    三獸同河,渡分深淺。

    安能比而同之,懸而斷之乎? 問:比丘尼中,魚龍混雜。

    間有淫蕩之女,僞作尼姑,引誘良家婦者。

    居家杜邪之科,何獨遺此? 答:果其貞節,誘亦不妨。

    若其可誘,何獨尼姑?因千中一見之淫女,遂欲遠棄佛法,侮慢出家。

    是猶為一家失火,禁天下之晨炊矣,智乎不智? 問:婦人到庵院中,燒香聽講,多被輕狂者留盼。

    禁其出門,方見治家之正。

    肅閨者,何獨遺此? 答:信善之女,安坐家中,盡可奉佛。

    輕于出外,固非所宜。

    然亦當視乎其年,視乎其地,視乎其人。

    若果能傾心歸佛,将肅閨一十五條,事事遵守,必然度勢揆時,舉動以正,安有非禮之事哉?于此概行禁之,同于昆岡烈火,則佛法甘露之門,為婦女者,老死不能沾惠,後世女身之報,恐不免耳。

    (說本《大方廣三戒經》) 胎娠差别類(十二問十二答) 問:男女未會以前,從無産乳之事。

    一經配合,便有子女。

    試問彼投胎者,日在男女之傍,伺其動靜乎?抑偶然遇之,蓦爾入胎乎? 答:業報因緣,不可思議。

    若業緣當為其子,雖神識在千世界外,此間男女會合,彼處即見光明,一彈指間,乘光入胎。

    帝釋、梵王不能阻,須彌、鐵圍不能障。

     問:世人一壁之阻,不見不聞,數裡之遠,猝難馳至。

    千萬國土外,何以纖悉無障? 答:人所礙者,乃在于形,不在于神。

    延陵季子曰:“骨肉複歸于土,命也;若魂氣,則無不之也。

    ”(出《檀弓》)譬如夢中,在千萬裡外,忽然驚覺,複在床中,在于間壁,亦複如是,不以遠近分遲速也。

    神識投胎,何以異此? 問:世有夫婦,日在一處,終無子息。

    為是神識未來乎?抑命數無子乎? 答:神識不來,即是命數無子。

    命數無子,神識自然不來。

    如《增一阿含經》說。

    經雲:若男女共集,識未來投;或識既外投,男女不集,則不成胎。

    若女人無欲,男子欲盛;或男子無欲,女人欲盛,亦不受胎。

    又男子無病,女人有病;或女人無病,男子有病,亦不受胎。

    《法苑珠林》雲:若父母福重,子福輕,不得入胎。

    若父母福輕,子福重,不得入胎。

    必父母子,三福業等,方得入胎。

     問:苟合所生男女,千中不留其一,是命不當為其子也。

    不當為其子,便不應投胎。

    投胎而仍被殺,何以故? 答:此各償宿世之債耳。

    子所償者軀命,父母所償者惡名。

     問:富貴男與貧賤女合,或富貴女與貧賤男合,三福大不等矣,何以亦有胎? 答:托生之子,宿世修福有虧。

    或但當得富貴父,或但當得富貴母,或父母當得福貴子,或子當得富貴父母,因緣不同,故亦成胎。

    如《阿難口解十二因緣經》說。

    經雲:子以三因緣生,一者父母先世負子錢,二者子先世負父母錢,三者怨家來作子。

     問:托生者,或投富貴之家,或投貧賤之家,有以異乎?無以異乎?知其富貴貧賤乎?抑不知富貴貧賤乎? 答:異則有異,知實不知。

    如《瑜伽論》中說。

    論雲:薄福者,當生下賤家,彼于死時,及入胎時,但聞種種紛亂聲,或見入于叢林竹葦中。

    若福厚者,生尊貴家,彼于爾時,但覺寂靜美妙,或聞妙音,或見升宮殿。

     問:男中陰入胎,于母生愛,于父生瞋。

    女中陰入胎,于父生愛,于母生瞋。

    理則然矣,所據何在? 答:據在胎形之向背耳。

    男胎向母而背父,女胎向父而背母。

    心既有異,故身亦随之。

    如《處胎經》說。

    經雲:若是男者,蹲居母腹,右脅而坐,兩手掩面,向脊而住。

    若是女者,蹲居左脅,兩手掩面,背脊而住。

     問:男女會合,必藉神識來投,然後成胎。

    而世多有此處分娩,親見彼人入室,訪之彼人,死期亦在此刻。

    則十月以前,其人尚在陽世,彼父母會合,更有誰人替之耶?若無中陰,則不能成胎。

    若有中陰,則中陰定是他人。

    何以又見彼人入室? 答:造宅造獄,何必自己監工?規模制度,悉依當人本分。

    宅獄成而監工即去,胎相成而本識方來,壽雖未盡,生固定然。

    自感宿生有負之人,為之代其受胎也。

     問:據世俗所傳,則入胎在臨産之際。

    而據内典所載,則投胎在十月之前。

    亦何說之不相符乎? 答:臨産入胎,當是千萬中之一耳。

    非其宿有大福,不當受胞胎之苦,即其父母懷胎時,彼人未當壽盡,直至臨産,一處命終,一處托生,或亦有之。

    譬如官爵,從資格漸升者,其常也。

    不次擢用者,其變也。

     問:雙生者,在母腹中,必有兩中陰。

    其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