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行都人(詳《宋史》二帙二冊,六十二卷,二十三頁)之類,一一可溯也。
至于男子現生變異類者,如後漢公牛哀化為虎(《後漢書》三帙一冊,八十九卷,二十頁;詳《淮南子》),霍州老翁化猛獸(詳《隋書》一帙八冊,二十三卷,十八頁),乾道五年衡湘間人化為虎(詳《宋史》二帙二冊,六十二卷,二十三頁)之類是也。
女人現生變異類者,如江夏黃氏母化為鼋(詳《後漢書》一帙七冊,二十七卷,六頁),清河宋士宗母化為鼈(詳《宋書》一帙十冊,三十四卷,二十四頁)之類是也。
隔世重為夫婦者,如晉惠帝時梁國女子(詳《宋書》一帙十冊,三十四卷,二十七頁),宋末王婦梁氏(詳《宋史》十帙十五冊,四百六十卷,五十頁)等類,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
甚至天女生北魏始祖(詳《魏書》一帙一冊,一卷,二頁)。
韓擒作冥府閻王(詳《隋書》二帙四冊,五十二卷,二頁)。
辛彥之建立梵宇,而報感天宮(詳《隋書》二帙八冊,七十五卷,五頁)。
庾彥寶念佛持經,而往生淨土(詳《梁書》一帙九冊,五十一卷,二十一頁)。
王賓修寺,得宿世之碑(詳《宋史》七帙三冊,二百七十六卷,二十五頁)。
太興設齋,感神僧之赴(詳《北史》一帙六冊,十七卷,四頁)。
異香滿室,徐孝克之往生(詳《陳書》一帙四冊,二十六卷,十四頁)。
坐化空棺,陸法和之善逝(詳《北齊書》一帙六冊,三十二卷,五頁)。
盧景裕在獄持經,枷鎖為之自脫(詳《北史》二帙一冊,三十三卷,二十七頁)。
張孝始修齋禮誦,祖目因以複明(詳《北史》三帙六冊,八十四卷,九頁)。
如斯等類,皆名儒國史直筆之言,豈無稽之論耶?(以上頁卷冊帙,俱照萬曆三十九年所刻監本《廿一史》,與坊間小本不同。
)
嗟乎!宇宙之外,奇事固多。
六和[合]之中,異聞不少。
今人生于天涯片角,所見無非庸常之士,所讀不過世俗之書,情窦甫開,而業緣踵至,婚嫁未畢,而景薄桑榆。
宜乎生不知來,死不知去,日在輪回中,而莫信其理也,良可憫已!
問:輪回之理,固不爽矣。
但吾之所言,本于某先生之某書,非無據也。
某先生謂死者形既朽滅,神亦飄散。
托生者,乃湊著生氣,偶然不散耳。
答:子曾讀《金滕》乎?武王有疾,周公願以身代,告于三王曰:“予仁若考,多材多藝,能事鬼神。
”〖周滅商後二年,武王得了重病。
武王之弟周公,特向他們的曾祖太王、祖父王季、父親文王禱告,說自己多材多藝,能更好的體貼孝順已亡故的祖考,願代武王之死以升天侍奉先王。
禱後第二天,武王便痊愈了。
〗若依斷滅之說,則周公既代武死,形亦朽滅,神亦飄散。
雖多材多藝,亦散滅無存,何以事祖考乎?且祖考亦散滅久矣,何以複為周公所事乎?況祭祀之禮,先聖所重,若祖宗既已散滅,則菲飲食而緻孝鬼神,聖人反覺迂腐。
倘雲某先生不可不信,則堯、舜、周、孔愈不可不信。
若謂堯、舜、周、孔不足信,何有于某先生?不特此也,若某先生既沒,今日能奉其斷滅之教,則某先生雖賢,今日亦在散滅之數,春秋二祭,可以不設。
若現今尚行春秋二祭,則某先生之教,先不能行于今日矣,又何以服天下後世乎?若謂托生者,偶然不散,則目前一切人類,皆從偶然得之乎?吾甚無解于其說矣。
問:祭祀之說,某先生亦嘗言之,謂子孫是祖宗之氣,以氣合氣,所以感格耳。
答:然則五嶽四渎山川,既非其子孫,皆無感格乎?孟子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
”将謂舜、禹是百神之子孫乎?且人死若果即散滅,竟無報應。
則修身勵行,兢業一生者,反不如耽欲嗜利之庸夫。
而肆惡幸免者,誠為得計矣。
語雲:“若無善惡報應,造物何以處顔淵?若無鬼獄輪回,上帝何獨私曹操?”況世道人心,日趨于下,極言福善禍淫,尚不能挽回于萬一。
反開天下無忌憚之門,不啻如川始決而潰其防,廈将颠而撤其柱矣!
中陰異同類(七問七答)
問:經稱中陰身,何謂也?
答:即魂識也,如《涅槃經》說。
其略雲:臨命終時,眷屬哭泣,其人惶怖,不能自持。
一生善惡,俱現目前。
暖氣盡後,過去五陰滅,現在中陰生。
入胎之後,現在中陰滅,未來五陰生。
譬如燈生暗滅,燈滅暗生,相續不斷。
問:人謂三魂七魄,一托生,一守屍,一受罪,信乎?
答:此羽流妄言也(見《文獻通考》)。
果爾,則托生一次,即餘二鬼。
托生十次,餘二十鬼。
千次,餘二千鬼。
且一人餘二千鬼,二千人即餘四百萬鬼。
積之久久,遍處皆鬼矣。
試問此等舊鬼,将來如何着落?凡夫境界,安能百千化身耶?且問誰鬼幸而托生,誰鬼不幸而受罪耶?
問:正人命終,自然有主,何至中陰身時,見人相如牛馬鵝鴨耶?
答:到此作不得主,譬如夢中颠倒,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