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三 決疑論

首頁
    人亦有。

    孔子豈不知周公去世幾百年,而夢見之時,恐未必作死想。

    豈不知生者不當受奠,何以坐奠兩楹耶?聲聞有出胎之悶,菩薩有隔陰之迷,況凡夫乎? 問:命終之時,欲念一動,必然堕落。

    而瞿陀尼中陰,前抱女身,何以生天? 答:臨終之念,固甚關切,而天福實由平日所造。

    譬如樹枝向東者,斷時還從東倒,向西者,還從西倒。

     問:《觀經》九品往生,皆見蓮華之相。

    而郁單越中品生天,亦見蓮華。

    有何分别? 答:《觀經》中,每品皆有化佛來迎。

    生天者,無化佛故。

     問:欲入犬豕胎中,見諸美女。

    而瞿陀尼生天者,亦見美女。

    有何分别? 答:一屬情,一屬想。

    想者輕清,故上升;情者重濁,故下降。

    如《楞嚴經》說。

    經雲:純想即飛,必生天上。

    若有福慧,及與淨願,自然心開,往生佛國。

    情少想多,即為飛仙鬼王,或飛行夜叉。

    情想均等,不飛不墜,生于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

    情多想少,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

    七情三想,沉下水輪,身為餓鬼。

    九情一想,下入地獄,輕生有間,重生無間。

    純情,即入阿鼻地獄。

     問:入阿鼻獄者,甫入之時,見八萬四千劍林,猶如寶樹;大熱火焰,猶如蓮華;諸鐵嘴蟲,猶如凫雁。

    而生天者,亦見種種境界,有何分别? 答:入地獄者,命終之時,以熱逼故,設此妄想,有此妄想,則成妄見。

    而生天者,四大輕适,熱則涼風吹之,寒則暖氣乘之,豈可概論。

     性學闡微類(七問七答) 問:季路問生死之說,仲尼拒之。

    子獨哓哓不已,毋乃素隐行怪耶?〖素隐行怪,指專門探求隐僻無益的知識,行為偏激怪異。

    〗 答:“未知生,焉知死”者,乃夫子婉轉啟發之也,非漫然拒絕之也。

    孔子曰:“死生亦大矣。

    ”(出《莊子》)豈素隐行怪耶? 問:佛教所謂性,即無善無不善之說乎? 答:無善無不善,則頑空、斷滅矣。

    世人非著于有,即著于無。

    非著于亦有亦無,即著于非有非無。

    所以《觀佛三昧經》譬之瞽人摸象也。

    生而盲者不識象,有一國王,集群瞽告曰:“汝欲知象形否?”瞽人皆言願知。

    王敕象夫牽象于庭,命群瞽以手摸之。

    王曰:“汝等已知象形否?”皆曰已知。

    摸其耳者曰:“象形如箕。

    ”摸其鼻者曰:“象形如琴。

    ”摸其牙者曰:“象形如橛。

    ”摸其背者曰:“象形如屋。

    ”摸其髀者曰:“象形如壁。

    ”摸其尾者曰:“象形如帚。

    ”摸其足者曰:“象形如柱。

    ”群瞽各執所見,争競不已,繼以毆擊。

    王笑曰:“汝等皆未知象。

    箕者,其耳也;琴者,其鼻也;橛者,其牙也;屋者,其背也;壁者,其髀也;帚者,其尾也;柱者,其足也。

    ”群瞽聞王所說,不敢複言,然意中猶信所摸不謬。

    世人言性,亦猶是也。

     問:萬物成必有壞,始必有終。

    性亦有生滅乎? 答:凡有形之物,即有成壞終始。

    性既無形,焉有生滅? 問:然則性如虛空乎? 答:非也。

    虛空之空,名為頑空。

    性空之空,名為真空。

     問:耳目,形也。

    見聞,神也。

    神若不滅,則能見能聞者,當少壯如一。

    乃垂暮之年,目力漸昏,耳力漸聩。

    則見聞之性,亦有老死,以是知神有生滅耳。

     答:耳目昏聩,形骸所緻,豈關聞見之性乎?目之能見,非自見也,依于見性而能見。

    耳之能聞,非自聞也,依于聞性而能聞。

    若謂目能自見,則瞪死人之目,亦當有見。

    而夢中閉眼之時,不應複見種種形像。

    若謂耳能自聞,則提死人之耳,亦當有聞。

    而夢中耳在床上,不應複聞他處之聲。

    安有生滅去來乎? 問:性無生滅,略知其概。

    性無去來,所不解也。

     答:乍去乍來者,妄想心也,非真性也。

    真性之大,包乎虛空。

    大千世界在我性中,不過如海上一浮漚(ōu)耳。

     問:三途之報,以及托生人間,論相者謂閻君所判,論性者謂自業所招,敢問是非何在? 答:不執,則兩說皆是。

    執之,則兩說俱非。

    譬如夫婦共生一子,若兩人無心,曰此吾所生也,無傷也。

    倘夫婦赤面争奪,以為此吾所生也,非汝所生也,則謬矣。

     惡道緣由類(十問十答) 問:鴛鴦、鹑(chún)、鴿,因宿世造淫,故今世為淫鳥。

    而飛雁喪偶,至死不合,宿世不淫明矣,何以亦堕鳥身? 答:十惡之中,淫其一耳。

    十惡皆可堕畜生,鴛鴦、鹑、鴿,從淫業而堕者也;孤雁之報,從他惡而堕者也。

    如《俱舍論》中說。

    論雲:人若造業,當堕畜生,各自差别。

    就中淫欲盛者,生鴿、雀、鴛鴦中。

    瞋恚盛者,生蝮、蠍、蚖、蛇中。

    愚癡盛者,生豬、羊、蚌、蛤(gé)中。

    驕慢盛者,生虎、狼、獅子中。

    掉戲盛者,生猕猴中。

    悭嫉盛者,生餓狗中。

     問:人若造罪,當入畜生胎,此時識得為畜生否? 答:到此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