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西歸直指卷四

首頁
    天竺,還關中,從羅什師,禀受經義。

    後預廬山蓮社,專心念佛。

    宋元嘉十六年,忽告衆曰:‘吾将行矣。

    ’面西合掌而化。

    衆見師榻前一金蓮花,倏然而隐,五色香煙,從其房出。

     道敬 晉道敬,琅琊人。

    祖王凝之,刺江州,因從遠公出家。

    年十七,博通經論,日記萬言,笃信念佛,早夜弗替。

    永初元年,謂衆曰:‘先師見命,吾其行矣。

    ’端坐念佛而化,衆見光明滿室,彌時方滅(*彌時:滿一個時辰)。

     僧顯 晉竺僧顯,南遊江左,遇疾,專志西方,虔苦不替。

    忽見阿彌陀佛,光照己身,所患皆愈,即起沐浴,為旁人說所見,并陳誡因果,詞意剀切,明晨端坐而化。

     慧光 齊慧光,居洛陽,著《華嚴》、《涅槃》、《十地》等疏。

    一日有疾,見天衆來迎,光曰:‘我所願生,唯淨土耳。

    ’遂專志念佛,已而見化佛空迎,光稽首曰:‘願攝受我。

    ’禱祝方畢,已化去矣。

     道珍 梁道珍,住廬山修淨業,曾夢海中有舟西往,問之,曰往極樂國。

    珍乞随行,舟中曰:‘汝未營浴室,未誦《彌陀經》,不得遂往。

    ’覺而浴僧誦經,曆年不辍。

    後見池面降白銀台。

    珍默記其瑞,秘而不言。

    一夕,邑人見半山,烈火千炬,交相輝映,謂是諸王禮觐。

    及旦訪之,乃知珍已坐化。

     神鸾 後魏昙鸾,少遊五台,感靈異出家,而性嗜長生,受陶隐居《仙經》十卷。

    後遇菩提流支,乃問曰:‘佛有長生不死術乎?’支笑曰:‘長生不死,吾佛道也。

    ’乃授以《十六觀經》,曰:‘學此,則三界無複生,六道無複往,其為壽也,河沙劫石,莫能比焉。

    ’鸾大喜,遂焚《仙經》,而專修淨業。

    寒暑疾痛,曾無少懈,魏主号為神鸾。

    一日見梵僧謂曰:‘吾龍樹也。

    以汝同志,故來相見。

    ’鸾自知時至,集衆誡曰:‘地獄諸苦,不可不懼;九品淨業,不可不修。

    ’令弟子高聲念佛,西向稽首而終。

    衆聞天樂自西而來,良久乃已。

     智者大師 隋智顗,号智者大師。

    孩提時見像即禮,逢僧必拜,年十八,出家于果願寺。

    後禮南嶽思大禅師,著《觀經疏》,及《十疑論》等,贊揚淨土。

    将示寂,謂弟子曰:‘世緣畢矣。

    ’唱《十六觀經》經題竟,複曰:‘西方淨土,易往無人,火車相現。

    一念改悔者,尚得往生,況戒定熏修者乎?’智朗曰:‘未知大師證入何位?’曰:‘但登五品。

    ’又曰:‘觀音大士來迎吾。

    ’言訖,稱三寶名,如入禅定。

     登法師 隋登法師,講《涅槃經》于并州興國寺。

    來聽經者,普勸念佛往生。

    開皇十二年命終,異香滿室。

    及殡,祥雲香氣,遍諸聚落。

     善導和尚 唐善導,貞觀中見西河綽禅師九品道場,喜曰:‘此真入佛之津要。

    ’遂殚志精勤,晝夜禮誦。

    每入室,胡跪念佛,非力竭不休。

    雖寒冰時,或至流汗。

    出則為人演說淨土,三十餘年,未嘗睡眠。

    好食送廚,粗惡自奉。

    所得襯施(*襯施:對僧道的施舍。

    ),寫《彌陀經》十萬卷,淨土變相三百壁(*變相:繪佛相及經文中故事的圖畫),從其化者甚衆。

    有誦《彌陀經》十萬遍,至五十萬遍者;有念佛日課萬聲,至十萬聲者;得念佛三昧,往生西方者,不可勝記。

    其勸世偈曰:‘漸漸雞皮鶴發,看看行步龍鐘。

    假饒金玉滿堂,難免衰殘病苦。

    任汝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

    惟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一日忽謂人曰:‘此身可厭,吾其西歸。

    ’乃登柳樹而化。

    高宗知之,賜其寺額曰‘光明’。

     康法師 唐少康,缙雲人,十五通《法華》、《楞嚴》。

    貞元中,見白馬寺内文字放光,探之,乃善導和尚《西方化導文》也。

    因祝曰:‘若淨土有緣,乞更放光。

    ’祝訖,光明轉熾。

    遂詣長安善導和尚影堂瞻禮,忽見遺像升空。

    後至新定,先化小兒念佛。

    初時,念佛一聲者,與一文。

    繼而能念十聲者,與一文。

    年餘,無少長貴賤皆知念佛。

    複于烏龍山,建淨土道場,策勵學者。

    後二十一年十月三日,囑道俗曰:‘當于淨土,起欣樂心;于閻浮提,起厭離心。

    ’遂放異光數道而逝。

     懷玉 唐懷玉,台州人。

    布衣一食,常坐不卧。

    誦《彌陀經》三十萬遍,日課佛五萬聲。

    天寶元年,見聖像滿虛空中,一人持銀台至,玉曰:‘吾一生精進,誓取金台,何為不爾?’銀台遂隐,三七日後,擎台者複見。

    雲師以精進,得升上品,宜趺坐以俟。

    越三日,異光滿室,謂弟子曰:‘吾生淨土矣。

    ’含笑而逝。

    郡太守段公,作偈贊曰:‘吾師一念登初地,樂國笙歌兩度來。

    惟有門前古槐樹,枝低隻為挂金台。

    ’ 道昂 唐道昂,魏郡人,常講《華嚴》、《地論》,勸人求生西方。

    後預知時至,訂以八月辭世,人未之信也。

    至八月朔,無所患,問齋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