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論曹操 百度三國吧 趙雲

首頁
    位。

    他認為,屯田對支援戰争,安置流民,保證曹魏政權的财政收入等方面都起了很大作用。

    但是,支持曹操克服群雄并最後統一北方的,更重要的還是州郡編戶。

    真正解決流民歸農問題也有賴于州郡編戶。

     三、曹操政權的性質及其階級基礎 過去一般認為,曹操在統一北方過程中,唯才是舉,打擊豪強,抑制兼并,誅殺世族名士,是庶族或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其政權的階級基礎是中小地主。

    柯友根在《世族地主是曹操集團的主要階級基礎》(《廈門大學學報》1983年第2期)一文中指出,曹操集團的主要階級基礎是世族地主,而不是中小地主。

    世族地主勢力自東漢以來就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雖經黃巾起義的打擊,但已根深蒂固,到東漢末形成一股舉足輕重的力量。

    為了能夠在群雄逐鹿的戰争中奪取勝利,統一北方,曹操對世家大族采取了争取、依靠的方針和策略。

    他籠絡、擢用了一批世家地主,充實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統治機構,有效地穩定了統治秩序。

    在他屬下,名士儒者是他的謀略智囊,豪強地主是其集團的軍事骨幹因此,曹操集團是以世族地主為主、包括庶族豪強在内的大地主的政治代表。

    其政權主要是維護這些大地主的利益。

    楊德炳《試論曹操政權的性質》(《中國古代史論叢》1985年第二輯)也持類似看法。

    他指出,曹操雖選用寒人,但其政權的核心是高門,代表的是世家的利益。

     漆澤邦《駁“四人幫”在評價曹操問題上的幾個謬論》(《西南師院學報》1979年第3期)認為,曹操的統治集團既不隻是中小地主,也不隻是豪強地主,而是一切地主,代表整個地主階級的利益。

    曹操提倡“唯才是舉”,是針對整個地主階級,并未有中小地主與豪強地主之分。

    曹操集團中,擔任各種官職的有中小地主,有豪強世族地主,曹操對他們全部加以利用。

    他打擊豪強,抑制兼并,隻是迫于農民反抗而作的一點讓步,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穩定封建秩序。

     四、曹操與“唯才是舉” 成新文、王懷中在《略論曹操“唯才是舉”的用人路線》(《晉陽學刊》1981年第1期)中認為,曹操在統一北方的過程中,為了擴大自己的階級基礎,在割據混戰中掃除群雄,沖破了東漢以來“以位命賢”的察舉、征辟制的束縛,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大量提拔地主階級中一切有才之士,對他們加以籠絡利用,使曹操集團中出現了“猛将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

    曹操依靠這些人最終統一了北方。

     李則綱在其遺作《曹操的翻案與定案》(《江淮論壇》1981年第2期)中認為,曹操并沒有真正唯才是舉,破格用人。

    在曹操手下的人,順他則生,逆他則死。

    曹操本人就曾殺死了許多有才之士。

    特别是他稱為“吾之子房”的荀彧也因持有不同意見而被逼死。

    許多号稱才智之士,有功于他,也因一言見疑而被他所殘殺。

    他還設立“校事”特務組織,刺探吏民情事,任情誣陷、殺害士人。

     五、曹操是否為傑出的軍事家 鐘文在《軍事家曹操》(《文史知識》1981年第6期)一文中認為,曹操是“亡國時第一流的軍事家”。

    曹操一生戎馬生涯,東征西讨,蕩平天下,克成洪業,不僅在政治上統一了北方,而且在軍事上也取得了赫赫戰績,他曾先後消滅了呂布、袁術、韓遂、袁紹等軍閥割據勢力。

    他還為《孫子兵法》作注,發揮或補充了其中的一些作戰指揮原則。

    他善于運用理論指導實踐,取得了很多勝利。

    赤壁之戰的失敗主要在于他的驕傲自滿。

    他在軍事上取得的重大成就應給予肯定。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