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名将魏延反蜀嗎?

首頁
當初魏延跟随劉備攻占西蜀,數有戰功。劉備當了漢中王後,他的統治中心設在成都,必須選一大将鎮守漢中。大家認為選張飛無疑。張飛也以心自許。誰料,劉備卻選拔魏延為督漢中鎮遠将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皆驚。劉備大會群臣,問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雲何?”魏延回答說:“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大王拒之,偏将十萬之衆至,請大王吞之。”何等氣魄!難怪劉備稱善,衆人都壯其言。在他鎮守漢中期間,正值劉備率領大軍對東吳作戰。他僅領數萬人馬,獨擋曹魏強大的軍事壓力。此後,作為蜀漢支柱的五虎上将相繼去世,諸葛亮數出祁山,北伐中原,所倚重的大将,唯魏延而已。諸葛亮對魏作戰,常以魏延作前鋒。魏延大敗魏國雍州刺史郭淮;截戰曹真手下大将王雙;誘殺曹操著名猛将張合……威震敵國,為蜀漢立下赫赫戰功。

    然而,魏延是不幸的。其不幸在于:他的戰略戰術常常與主帥諸葛亮不合。出祁山隻處,魏延曾建議,分給他一萬人馬,繞出子午谷,不過十天,可到長安,與諸葛亮東西夾擊,可一舉平定鹹陽一西數百裡。諸葛亮認為,這樣做太冒險,依然照他的“兵出坦道,方保萬全”的一套行事。“延常謂亮為怯,歎恨己才用之不盡。”怨恨主帥,已是不妥,“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三國志》蜀書)這就給自己埋下了殺身隻禍根。

    為蜀漢帝國立下功勳猛将魏延,多次躲過強敵的劍鋒,卻死在本國的刀下,落了個反叛的罪名,是與諸葛亮有關系的。魏延的分兵東出子午谷的奇策,曆代有識之士認為,那是一條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可獲大捷的良計。可惜一生謹慎的孔明先生拒不采納。多少人為之歎惋,難怪魏延怨憤。魏延的不滿在,情理之中,作為“肚裡能行船”的丞相孔明,卻耿耿于懷,甚至常疑魏延久後必反。魏延又不是傻子,當然對孔明就更不滿意。諸葛亮若能寬宏大量,象對待其他文武大臣那樣,魏延的怨氣就會消除許多。然而,他臨終前密與長史楊儀,姜維等商議魏延必反。結果自己屍骨未寒,内部便自相殘殺,加速了蜀漢的滅亡。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以重賢任能而著稱的諸葛亮,揚馬谡,抑魏延,招緻了嚴重的禍患。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