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水煮”的漫畫化的東西,把道理說清楚了就行了,用娛樂的方式來滿足人們的這一方面的需求,本無不可,但那不是曆史。
我們要有一些演義曆史的作品,比較尊重曆史真實的作品,這是讓人們了解曆史的東西;也需要有談曆史的各種類型的東西,來幫助大家進一步了解曆史,更好地理解曆史作品,使人們能分清曆史上的一些真假,因為曆史也有作假,所謂為尊者諱,就把一些尊者美化起來,還有各種原因造成的曆史疑案,也需要我們給以說明和分析研究。
所以,寫曆史談寫曆史的書,應該先深入地研究曆史把這段曆史的典籍搞清楚,給人們一幅清晰的曆史畫卷,而不是添亂,把人們搞胡塗。
我想一些和曆史有關的作品要說清是你的東西是搞笑的娛樂還是正經說史的,總要講一講,以免人們誤以戲說當曆史。
我本人喜愛正面說曆史,不大垂青戲說。
但也不怎麼看好闆着面孔說曆史的論文,對過去學說的複述也不看重,比較注意新的見解新的言之有據的東西。
新的說法也可能開始令人不能接受,甚至遭到反對,可隻有新的東西有生命力,對新的問題研究才能推動這項事業的發展。
我的抛磚引玉之舉,不過是以期引起人們重視三國的研究,引起更多的人們來研究而已。
三國不同于其他時代,這是一個被中國人普遍熟識的曆史,因為這段曆史有一部很著名的書,《三國演義》。
這書是從《三國志》及其注,敷演而來的,因此才有章學誠所評價的“七實三虛”的說法,各種各樣的人都把這書當成曆史來看。
三國的曆史人物能流傳那麼長時間,婦孺皆知,人們生活中的常用語,都大量的溶進了三國的曆史和人物,老當益壯被說成是老黃忠,說曹操,曹操就到,開個諸葛亮會,扶不起來的阿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還有大量的俗語融入了三國時代的内容,都說明三國的這部小說對于普及曆史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可是,小說的這段曆史,并不是完全真實再現了的三國曆史,有的人物作者做了歪曲事實的描寫,而這些又因作者高超藝術性手法,深入人心以至人們就拿它當成真的。
58年為曹操翻案的活動,雖然有政治方面人事關系的瓜葛,但也反映了《三國演義》這部小說有與曆史相矛盾的問題,這也進一步表明《三國演義》是一部曆史小說,而不是曆史,本來小說如何寫是不是曆史的本來面目都無所謂,但是《三國演義》的影響太大了,談起三國,人們更多的是以小說為根據,而不是以史書,為了給人們一個真的曆史,就要把小說的不實之處予以糾正。
現在的戲說也太多了,而史書也太難讀,年輕人不愛古文今後就更不易讀,這樣不少人把戲說的東西當成了曆史,就會害人不淺。
雖然《三國演義》是按曆史的記載來編寫的,虛構的東西少,但還是小說,許多東西是不能當曆史來看的。
清代大名人王士禛滿腹經綸,因誤把小說中的落鳳坡當成真的而寫了吊落鳳坡喪龐士元的詩,而引起時人的嘲笑。
就是曆代的史書也不能全信,也要給以區别辯僞的分析。
過去蔡東藩寫過比較嚴肅的曆史演義,把二十五史都改寫了,所不足之處是太少趣味性;近代的林漢達也寫過曆史通俗讀物,很有可讀性,也比較嚴肅,沒有戲說。
在今天經濟那末發展,曆史的普及和深入研究也應給以稍多一些的關注,不要再出現日、韓知道了解我們的文化,而國人中不少人卻一無所知的事了。
像三國這樣人們很熟悉的曆史更應該給以更多的關注,希望以後人們不再把小說當曆史,談起三國曆史來都能頭頭是道。
對于曆史的理解,不同的時代有所不同,二十五史一個曆史的存在,是曆代思想的體現,不可避免曆史局限性。
因此後人有修史的任務,用科學的思想,後來發現的新資料,來修正二十五史的錯誤。
多年來的考古有不少新的發現,一是驗證了曆史的一些問題,二是過去因失傳而造成的懸而未決的疑難問題,有了答案,這是解決的硬件問題。
更重要的是要是解決軟件問題,就是思想方法上的。
長江後浪推前浪,總是後人比前人要正确。
過去的皇帝至上的思想,二十五史裡不容置疑的,在現代當然是不僅疑還要堅決反對的了。
類似問題都是需要在修史時加以糾正的,這些顯而易見的問題還不大困難,而另一些問題就不那麼簡單了。
比如忠君思想,是不是應該批判的?在過去的曆史,那是統治者所宣傳的社會所提倡的大多數人所接受的,而在現代人們很容易就能辯别那是錯誤的。
那末怎樣來說呢?還有民族英雄怎麼定?嶽飛是民族英雄,而按今天的觀念,女真族也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那嶽飛的民族英雄怎麼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