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既黑且厚的孫權 作者:郭亮

首頁
    的托孤大臣,他和周瑜看好孫權能成大業,“故委心而服事焉”。

    為了拉住張昭,孫權“待張昭以師傅之禮”;而朱姓一直掌武,多居軍隊高位;陸家世代掌權,出了個陸遜,連連帶兵打了幾次勝仗,更受孫權的重視。

    孫權還用當時人們普遍使用的政治聯姻的辦法,來搞好與世家大族的關系。

    陸遜“世江東大族”,娶了孫策的女兒,應是孫權的侄女婿。

    跟孫策一起創業的朱治,一直在軍隊任職,他的兒子朱紀,也娶了孫策的女兒。

    他還把大姓的子弟與宗親一起派遣,出任地方官職,“公族子弟及吳四姓多出仕郡,郡吏常以千數”,這是有意識地把大姓與政權連在一起,使之休戚與共。

    當然,他也不會忘了用殺一儆百的辦法,來制服大姓。

    吳郡大姓盛孝章,《會稽典錄》說,“孫策平定吳、會,誅其英豪,憲(孝章)素有高名,策深忌之。

    ”孫策隻是忌,還沒敢動手殺他,而孫權一上來,就果斷地殺了他,《孫權傳》記“孫權殺吳郡太守盛憲”,同時被殺的還有周泰明,《昭明文選》有一篇《檄吳郡将校部曲文》說“而周、盛門戶,無辜被戮,遺類流離,淹沒林莽,言之可為怆然。

    ”《吳錄》記載,有一叫沈友的人,“是時權大會官僚,沈友有所是非,令人扶出,謂曰:「人言卿欲反。

    」友知不得脫,乃曰:「主上在許,有無君之心者,可謂非反乎?」遂殺之。

    ”孫權以剿撫兩手,使江東的世家大族完全置于自己的政權之下,處于隻能服從的角色,對孫權将來的發展不無影響,在與曹操是不是對抗下去的辯論中,江東大族又一次表現出不合作的态度,但那隻不過是最後一次抗争。

    從那之後,孫權集團真正掌握了江東的命脈,無人再敢跟他對抗了。

     孫權的另一個措施,是他把軍人力量與政權緊密結合起來的部曲制。

    當時東漢末各地軍閥都實行這個辦法。

    不同的是,孫權把部曲與軍功聯系起來,立功者增兵,功大者增兵多,這使許多軍人有強烈的打仗欲望;他還把軍功與領地聯系起來,他不直接供給軍費,而是根據帶兵者的軍隊大小,劃出一塊地盤給你,軍糧、薪金、各種費用都從中支取。

    周瑜當時為偏将軍、南郡太守,有兵四千人,地盤有四縣;而魯肅為統帥時,任奮武校尉,偏将軍直至橫江将軍,漢昌太守,有兵萬餘人,地盤四縣。

    能食四縣的賦稅,是孫權集團最高的獎勵。

    呂蒙的成長最能說明孫權的政策。

    呂蒙在讨丹楊後,升平北都尉,領廣德長。

    在攻江夏黃祖時,他又立了頭功,升任橫野中郎将,“賜錢千萬”,沒增加地盤,可見地盤是很緊張的。

    赤壁之戰中,呂蒙又表現不俗,升為偏将軍,與周瑜同,領尋陽令,地盤大了一些。

    在皖城大戰中,呂蒙身先士卒,督攻在前,大勝曹軍,增其人馬,升廬江太守,地盤大了一個級别。

    在與劉備争荊州數郡時,呂蒙主持大計,獲得成功,孫權給了他兩個縣的地盤。

    到他接魯肅的班時,他的人馬也到了萬餘人,為虎威将軍,也任漢昌太守,地盤增到四縣,與周瑜、魯肅相同。

    此種增兵數、地盤數,都是東吳曆史上最高的,後來沒有超過這個待遇的了。

    再舉一個例子,會稽郡山陰人賀齊,隻是一個比縣小的地方長官,因軍功而不斷的升遷。

    最早“少為郡吏,守剡長。

    ”後破候官,為都尉;建安、漢興、南平叛亂,賀齊出兵大勝,升平東校尉;戰上饒,又為武威中郎将;再戰丹楊、黟、歙,戰而勝之,又建議分為六縣,獲得孫權的歡心,成立新都郡,命賀齊為太守,嘉獎偏将軍。

    豫章有叛亂,有一萬多人,他出兵讨賊獲勝,擇其精悍者為兵,因功為奮武将軍;鄱陽尤突受曹操拉攏,起兵為亂,有三縣響應,賀齊與陸遜出擊,大獲全勝,得精兵八千人,升安東将軍,封山陰侯,出鎮江上,督扶州至皖地盤。

    賀齊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物,他主要的任務就是負擔東南一帶未開發的地區的平叛,他從一個令,比縣還小的地方長官,成長為将軍,封侯,負責自扶州(今江甯西南)至皖長達數百公裡的長江沿岸地區的軍事行政,完全是軍功累積起來的榮耀。

     孫權搞得最成功的是讨山越,取得了非常大的收益,為他的統治的穩定起了很大的作用,也擴大了他的地盤和力量。

    山越是江東地區還為開化,沒有進入國家管理的蠻荒之地的人民。

    《諸葛恪傳》專門寫了他們的狀況,“丹楊山險,民多果勁,雖前發兵,徒得外縣平民而已,其餘深遠,莫能擒盡,。

    。

    。

    ”“地勢險阻,與吳郡、會稽、新都、鄱陽四郡鄰接,周旋數千裡,山谷萬重,其幽邃民人,未嘗入城邑,對長吏,借仗兵野逸,白首于林莽。

    逋亡宿惡,鹹共逃竄。

    山出銅鐵,自鑄甲兵。

    俗好武習戰,高尚氣力,其升山赴險,抵突叢棘,若魚之走淵,猿狖之騰木也。

    時觀閑隙,出為寇盜,每緻兵征伐,尋其窟藏。

    其戰則蜂至,敗則鳥竄,自前世以來,不能羁也。

    ”這些地區的人民常給孫權的軍事活動造成幹擾,有些像遊擊隊,你走我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靈活機動。

    建安八年,孫權西打黃祖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