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既黑且厚的孫權 作者:郭亮

首頁
    ,已經把他水軍打得大敗,正在攻城之際,“山寇複動”,沒辦法隻得回軍,派呂範、程普、太史慈、韓當、周泰、呂蒙分赴各地打山越。

    所派之将領都是身經百戰的重要将軍,可見山越對戰争的影響是巨大的。

    就是在赤壁之戰的前夕,孫權又派大軍攻打黃祖,但可能山越又來騷擾,因有準備,孫權沒讓大軍停下來,而另派賀齊“讨黟、歙,分歙為始新、新定、犁陽、休陽縣,以六縣為新都郡。

    ” 平山越的結果上下都眉開眼笑,領兵的立功增兵升官,孫權擴大了自己的實際管轄的領土。

    像上邊的賀齊平了山越,因有民戶的增加,原來的地盤太大了,小的機構無法管理了,于是用劃小增加數量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孫權最初隻有江東五郡,現在不斷的擴大,後來有十二個郡(隻是揚州一州之地),不是地大劃小了就行了,有地還要有人才行,不然一個空地名毫無意義。

    賀齊因此而成為太守,在當時許多大将都還沒當上太守,這說明讨山越對孫權很重要,負責此事的官員升遷也很快。

    最明顯的例子是諸葛恪,他官不過騎都尉(相當縣一級),職不過陪太子讀書而已。

    他很精明,看準了讨山越的好處無可比。

    當時丹陽山越沒人能破,山險民劣,打的是遊擊戰,正規軍無用武之地,地方政府又無力對抗他們。

    他多次要求去丹楊解決這個問題,孫權很高興,給了他一個撫越将軍的稱号,領丹楊太守,從一個小縣級,一下子成了将軍,說明孫權很看重這件事。

    不過這都是空的,孫權隻給了他三百人,那意思,不過是你打下丹楊,平了山越,你就是丹楊的太守,成了真正的将軍,如果辦不成此事,一切化為烏有。

    諸葛恪不愧英傑,他平了山越,得了四萬甲兵,他自己領萬人,“餘分給諸将”。

    他真成了名副其實的将軍,領萬人的,等同于魯肅呂蒙那樣的大将軍。

    他被任威北将軍,都鄉侯。

     孫權用人的特點孫權首先會識人,在三國時期凡作領袖的都能識人用人,沒有識人的眼力,是肯定當不了領袖人物的。

    人人知道幹大事業需要人才,為什麼有人就弄不來人呢?除了他本人不能用人外,他看不出什麼是人才,人才是怎樣的,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茫茫人海中,魚目混珠,泥沙俱下,瑕瑜并在,如何找出珠、瑜,沒有很毒的眼力是不行的。

    眼力怎麼來的?那是你的修養,學識,性格,智力,人格,社會責任感等綜合因素的結果,請不要把眼力看成簡單的一項一項因素的表現,書呆子說我看了那麼些書,怎麼也看不出人才?狡猾的人說我夠聰明的了,為什麼也看不出人才?就是因為那隻是一項,不管用。

    領袖人物每天面對幾十幾百的人,如何很快地發現人才,談話是最簡單實用的辦法,曹操、劉備等人都是一席話,沙裡淘金發現人才。

    孫權也不例外,他接受了父兄留給他的一批人才外,他又發展了一大批人才,像魯肅、諸葛謹、呂蒙等。

    因與魯肅榻上一席談,發現魯肅是位帥才,極盡拉攏之術,而魯肅也确實在抗曹的關鍵時刻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在用人上也很有特點,大的戰争他往往起用年輕人。

    在赤壁大戰前,用誰來領軍抗擊曹操?曹操人稱用兵仿佛孫吳(孫武和吳起),又打敗了呂布、袁術、劉備、袁紹,正躊躇滿志要一舉踏平江南,一封書信口氣似乎是談天“方與将軍會獵于吳”,而那句“今治水軍八十萬衆”卻似壓頂的泰山,誰人扛得起?孫權偏選了一個三十多歲的年輕将領周瑜來擔綱,程普不服氣,“昔周瑜、程普為左右督,共攻江陵,雖事決于瑜,普自恃久将,且具是督,遂共不睦,幾敗國事,”(引自《孫瑜傳》中呂蒙語)用了另一個年輕人魯肅為參謀長,衆文武大臣也意見紛紛,說他太狂,“肅年少粗疎,未可用”,但最終還是勝利了,證明他人是選對了。

    在與劉備于夷陵大戰之前,他又用了一個書生式的年輕人來挂帥,剛一開始,諸将不服,原來那些孫策手下的老将,王公貴戚,“各自矜持,不相聽從”,陸遜拔劍說理“劉備天下知名,曹操所憚,今在疆界,此強對也。

    諸君并荷國恩,當相輯睦,共剪此虜,上報所受,而不相順,非所謂也。

    仆雖書生,受命主上。

    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

    各在其事,豈複得辭!軍令有常,不可犯矣。

    ”到破了劉備,那一仗下來,殺得劉軍屍橫遍野,“諸将乃服”。

     他還能協調将領的不團結問題。

    甘甯在劉表那邊時,曾與孫權的軍隊交手,一箭射殺了孫權的将領淩操。

    不久甘甯投向孫權,而淩操的兒子淩統非要為父報仇不可。

    孫權《吳書》記“後權知統意,因令甯将兵,遂徙屯半州。

    ”“權亦命統不得仇之。

    ”孫策時的老将周泰,為将勇敢,忠誠,在濡須戰争中,立有大功,孫權讓他督濡須(駐軍司令),“時朱治、徐盛等皆在所部,并不服也。

    ”孫權知道這事以後,想辦法要解決他們的關系。

    “因會諸将,大為酣樂,權自行酒到泰前,命泰解衣,權手自指其創痕,問以所起。

    泰則記昔戰鬥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