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高。
異複作車箱攻打五木城,苞、泰攻異,異敗歸。
魏泰山太守胡烈(前任太守常時因稱疾不出,被司馬昭斬殺)以奇兵五千從小路襲擊都陸,盡焚異辎糧。
異軍乏糧,以葛葉為食,退還孫綝,綝授兵三萬人使異死戰,異以無糧不從,綝大怒,乃命力士拉殺異于坐上,不久綝便自镬裡還建業(今江蘇南京)。
司馬昭知道此事後,立刻洞察了孫綝殺異以謝壽春而堅誕意的想法。
他判斷壽春守軍一定會省食減口,等待吳援。
于是合圍以斷守軍消息,并派遣部分老弱兵士就谷淮北,禀軍士各人大豆三升,讓吳軍誤以為魏兵乏糧。
同時遣反間入城,揚言吳人将來救援,而魏軍乏食,勢難久攻。
誕等聞知,果然放寬糧食限額,因此很快就告缺糧,而外援不至。
然後司馬昭用鐘會計,作僞書(鐘會工書法,後來又僞作鄧艾書信)誘全端、怿率衆數千人出城投降,于是城中大駭。
甘露三年(258年)春,正月,誕、欽、咨等大為攻具,晝夜五六日攻打城南魏軍,欲決圍而出。
圍上諸軍臨高以發石車火箭逆燒破其攻具,弩矢及石雨下,死傷者蔽地,血流盈塹。
諸葛誕隻好退入城中,城内食轉竭,降出者數萬口。
文欽欲讓北方人全部出城省食,而與吳人堅守,誕不聽,誕、欽本不和睦,先以詭計苟合,事急轉相猜疑,誕遂手刃欽。
欽子鴦、虎踰城投司馬昭。
昭聽鐘會計不殺而赦之,使将數百騎巡行城外,呼曰:“文欽之子猶不見殺,其餘何懼!”城内軍民聞之,即有降意。
司馬昭見城上持弓者不發,便對手下諸将曰:“可攻矣!”,親自臨圍,捧軍四面進攻,同時呐喊登城。
二月二十日,城破。
諸葛誕單馬率其麾下突小城欲出,大将軍司馬胡奮部兵擊斬之,夷其三族。
吳将唐咨、孫彌、徐韶等都率其部投降。
司馬昭手下諸将認為淮南地區仍為叛逆之徒所占據,這些吳兵的家室都在江南,不可放他們回去,要求把降兵全部坑殺。
司馬昭說:“古人用兵,以保全對方的國家為上策,隻殺其首惡而已。
吳兵得以逃回去,正好可以顯示我國的寬宏大度。
”結果一個不殺,把俘虜帶回在三河地區接近京師的地方加以安置。
又授予唐咨安遠将軍之職,其餘的副将,也都給了他們相應的地位和封号,衆人都心悅誠服。
五月,魏帝命改丘頭曰武丘,以旌武功。
這場戰役中,南北雙方投入的兵力分别為近三十萬與二十五萬,甚至大于魏滅蜀、晉平吳的規模。
諸葛誕的失敗,主要原因是準備不夠充分,對賈充的試探也未多加考慮,而吳國的統帥孫綝軍事才能平平,且深入魏境作戰,補給相對較難;另外,諸葛誕和文欽之間缺乏比較牢固的合作基礎,導緻了統率層的崩析。
所以戰争僅僅持續了八個月就結束了。
與此同時魏國在長城(今陝西周至西南)一帶還在與蜀軍作戰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勝利,這表明了經過三十年的養息,魏國的國力已經占據了壓倒性的優勢。
司馬氏在平定諸葛誕之役中,顯示出了強大的軍事實力和過人的謀略。
其代魏與滅蜀平吳,已成不可扭轉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