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國後期人物雜談

首頁
    與孔明兩人真的有一份很真摯的感情。

    劉禅下令全國素服發哀三日。

    一片悲痛聲中,竟然有舉報諸葛亮有謀反之心。

    就是丞相參軍李邈,他疏道:“呂祿、霍、禹未必懷反叛之心,孝宣不好為殺臣之君,直以臣懼其偪,主畏其威,故奸萌生。

    亮身杖強兵,狼顧虎視,五大不在邊,臣常危之。

    今亮殒沒,蓋宗族得全,西戎靜息,大小為慶。

    ”他這話說得非常有趣,諸葛亮在世其間,“臣常危之”,諸葛亮一死,他頓時覺得“宗族得全”,于是一家人“大小為慶”,因此上書勸谏劉禅不必太隆重要全國都素服發哀三日,李邈以霍光等人做比喻,說諸葛亮雖然未必有反叛之心,但是權勢太強,“身杖強兵,狼顧虎視”,以至于“主畏其威,故奸萌生”,居然說劉禅因為諸葛亮手握重兵而怕了他,導緻國内奸邪萌生,結果劉禅也沒客氣直接砍了他的頭。

     前面說過諸葛亮丞相根本就不放心把蜀國的軍政大權交給楊儀,因為諸葛丞相心裡非常明白楊儀同志負責某個方面的事情還行,如果總攬大局以他的個人修為胸襟還是差了很多。

    所以在死前秘密向後主劉阿鬥推薦蔣琬做他的接班人。

    說道如果他不幸去世,讓蔣琬代替他的位置。

    後主非常聽諸葛亮的話,蔣琬從尚書令,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一直到大将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

    交接工作順利完成。

    而給楊儀一個中軍師的虛銜無兵無權。

    老楊心裡當然不爽了,本來想着自己資曆深功勞大,跟着諸葛丞相南征北戰的建功無數,想當然的自己應該是一把手。

    但沒想到隻撈了個空銜。

    心裡那個别扭想不通呀~!整天亂罵,到處跟人說蔣琬是什麼玩意呀~!老子跟諸葛亮出生入死的時候他還不知道在哪呢~!這時候諸葛丞相秘密安排的超級大卧底費祎又出場了,他來找楊儀,又演了一出無間道。

    這時候費祎的官階是後軍師,與楊儀的職務差不多。

    人家費祎那是什麼人呀~!超級特工加王牌大卧底再加超超級間諜克格勃再再加無敵大酒缸得幹活~!套情報技術大大地一流,兩杯小酒下肚,楊儀就把心窩裡的話說給他聽了。

    老楊酒後吐真言說:“早知道不如投降司馬懿算了,也會比現在的位置高。

    ”瞬間這話就傳到後主劉阿鬥的耳朵裡。

    于是立刻展開了一場批判楊儀同志反革命罪行的鬥争大會。

    楊儀烏紗帽沒了,被貶為平民,下放到成都外的一個小縣進行勞動改造。

    可是楊儀心裡不服呀不接受教訓。

    繼續不停的越級上訪,後主怒了派人來抓他,楊儀沒等到人來抓他就先自殺了。

    不過楊儀還算是幸運的,至少家裡人沒有受牽連。

     蜀國的内政方面在諸葛丞相精心調治下相對于魏國,吳國還是相當清明的。

    諸葛亮的陽光工程為蜀國培育出了許多優秀的人才,除了蔣琬,董允,費祎等人外,還有鄧芝,宗預,來敏,劉敏(蔣琬的表弟)等人才。

     楊儀,魏延這兩對活寶死後。

    蜀國新一代的領導層浮出水面,諸葛亮陽光工程培育出的精華。

    這就是以蔣琬同志為中心,吳懿,王平統軍的新班子。

    這三個人在當時來說可謂是最佳搭檔。

    蔣琬主持政務總攬大局,吳懿是皇親國戚後主劉阿鬥的舅舅鎮守漢中,王平為副将協助。

    這三人組合做的還不錯,應該說是相當的不錯。

    三國志上對這個時期蔣琬的表現評價是:“出類拔萃,處群僚之右。

    ”。

    使蜀國安然度過危機,局面逐步穩定下來。

     三國後期,魏,蜀,吳三國還是蜀國政壇比較清明,相對穩定。

    吳國在孫權死後皇族内部争鬥不斷。

    魏國最後更是被司馬家族篡位。

    所以重點講一下蜀國。

    吳國,魏國順帶講一下。

     蔣琬是湖南人,是當地有名的人才。

    最初在劉表手下任職,劉表死後他的兒子劉琮即位要投降曹操。

    蔣琬不樂意就投奔了劉備。

    但是劉備開始并沒有在意這個低級官吏,就給了他個小縣令當。

    在成都西南十六公裡的廣都縣。

    蔣琬覺得自己沒有得到重視感到委屈。

    于是就效仿起龐統了,整天喝酒睡覺。

    後來劉備外出巡遊之廣都縣發現後大怒,要殺蔣琬。

    這時候蔣琬的明燈,諸葛丞相說話了,他對劉備說,蔣琬是“社稷之器,非百裡之才。

    其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修飾為先,願主公重加察之。

    ”,是可以托付一個國家的人才。

    但劉備好像對蔣琬不太感興趣,又給他換了個縣繼續當縣令。

    調到距成都西北50公裡什邡,就是我國著名的水利專家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