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煮酒正熟
演義中似乎存在這樣一種情況,某些武将斬将驚人,曾威震敵膽,一時無人敢直撄其鋒,而一旦遇到頂級高手,卻沒有出現兩強力戰的情景,而是完全的一邊倒,瞬間授首。這類武将似乎表現出強大的攻擊能力,對付三四流人物可以輕松妙斬,但其防守能力似與其所表現出的攻擊能力不夠同步。另一些武将雖在斬将方面表現隻是一般的優秀,但面對頂級高手卻能從容應對、不落明顯下風,表現出防守好于攻擊的沉穩特點來。
前者的代表性人物是華雄,後者的代表性人物是黃忠。黃忠一生斬将數目,尚不如華雄那區區一回(前後隻有幾天時間)多,質量上也有所不如,但華雄速亡于關公刀下,黃忠卻與盛年關公百合堪堪成平。
其實仔細琢磨一哈,演義中所呈現出的這種截然不同的武力風格,與我們的現實經驗是高度契合的。現代競技體育中就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比如足球,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82-90年),意大利隊一直表現出一種老黃忠的風格---攻擊平平,防守卻十分老道穩健。而同期的一些其他隊伍,如蘇聯和丹麥,則表現出攻擊犀利而防守不夠穩健的狀态。
這就引發我們進行這樣的思考:也許,武将的攻擊能力和防守能力不一定完全同步?
有些武将的攻擊比防守更出色、有些則防守比攻擊更優秀?
這就是所謂的“二維武力思維”,相對應的是傳統的“一維武力思維”,即某武将攻擊有多強,他的防守也一定有多強,兩者完全同步。
如果說足球是個團隊項目而非個人項目,那麼我幹脆拿一個跟單挑最為接近的競技項目--拳擊--來幫助大家認識二維武力思維。
我們選取劉易斯和霍利菲爾德為樣本進行論證。由于二人分别出生于1965年和1962年(霍氏年長三歲),且二人的職業拳擊生涯分别為89至今和84至今,兩人共同活躍在拳壇上的時間長達15年之久,且二人均未如泰森那般因犯罪入獄緻使複出前後實力判若兩人。因此劉、霍二人具有高度可比性。如果能通過對二人戰績的比較和分解得出什麼結論的話,由于這種高度可比性,這個結論應該是具有相當高的合理性的。
閑話少說,我們來看二人全部戰績:
LennoxLewis
總比賽場數-------------43
擊倒對方獲勝(KO)----31
被擊倒落敗(KOby)----02
記點取勝----------------09
記點落敗----------------00(!)
戰平----------------------01
EvanderHolyfield
總比賽場數------------44
擊倒對方獲勝(KO)---25
被擊倒落敗(KOby)---01
記點取勝---------------12
記點落敗---------------04
戰平---------------------02
在劉易斯的既往交鋒中,“你死我活”的結果占了77%((31+2)/43),而“不死不活”的結果僅占23%。
霍利菲爾德呢,呵呵,“你死我活”僅占59%,而“不死不活”的卻高達41%!這在一個重拳可達千磅可以打死一頭牛的重量級拳擊賽中,是否讓人有點匪夷所思呀?
很明顯,劉易斯的攻擊力絕對超過霍氏,但霍氏防守卻優于劉易斯,因此劉易斯比之霍氏明顯是功強守弱,而霍氏則相對攻守均衡。這不又是一對華雄和徐晃嗎?
(注:哪位想詳細了解二人的比賽對手、時間、地點等明細,煮酒可以提供相關鍊接)
-----------------------------
以上煮酒使用足球和職業拳擊兩個現代競技項目做類比,論證了的确存在“功強守弱”和“攻守均衡”這樣兩類風格。如果按照一維實力的思維模式來分析的話,就會得出“劉易斯遠強于霍氏”和“霍氏明顯優于劉易斯”這樣兩個截然相反的結論(前者僅看到了劉易斯的攻擊能力,而後者卻隻看到了霍氏的出色防守)。因此,将攻擊與防守行不郎當混在一起來分析,很難得出合理的判定;而二維武力模式則明顯更為合理和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