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再寫三國 (八) 一十八路諸侯伐董卓(下)

首頁
作者:holybull

    一十八路諸侯伐董卓(下)

    關于曹操逃出洛陽的一段,有一個故事很有意思。那就是曹操因為疑心太重,殺了他父親的老友呂伯奢一家,最後丢下了一句“甯我負人,毋人負我”揚長而去。

    這個故事因為曹操後來的逐鹿中原,而廣泛流傳。“甯我負人,毋人負我”也成了曆代枭雄的座右銘。其實故事本身的可信度,很值得懷疑。我們沒有理由認為,曹操自己會标榜這麼一件不算光彩的經曆。《演義》中寫到的陳宮抓放曹,更是漏洞百出。所以我們把它看成是後人的杜撰,似乎更合适。不過,這個杜撰無疑是成功的,他不但看似入情入理,而且很好的把握住了曹操的心态,讓曹操奸雄的形象一舉深入人心。

    回來繼續談伐董卓的事情。曹操在鄉裡招募了一些人馬之後,随張邈他們加入了反董卓聯盟。看着聯盟的遲遲沒有動作,曹操很不滿意。在進言失敗之後,曹操決定獨自追擊董卓西撤的隊伍。

    為什麼曹操會對反董卓這麼熱心,甚至不顧自己的實力微弱,而輕舉妄動?對董卓命不久已的判斷很有可能是一個誘因。曹操無疑意識到了朝野之間的暗流湧動,他也堅信關東諸雄的動作會引發朝廷中的一系列變故。袁紹他們進不敢,退不願的心态,也極大的傷害了他對聯盟的信任。以曹操的高傲性格來說,他積極的嘗試着在這一微妙的平衡間,抓住一切機會提升自己的名望地位成了十分自然的選擇。不然,他就有可能永遠失去争奪天下的機會。

    追擊董卓行動的結果,顯然是失敗的,曹操不但輸光了他當時的所有本錢,還連帶上張邈的一隊兵士。但他敢作敢為的牌子算是豎起來了。曹操敗回酸棗後的一翻表現,很說明他的收獲。他指着袁紹他們的鼻子,狠狠的罵了一通。同時,還抛出了一篇如何對付董卓的高談闊論。這在他剛剛帶着私兵來到時,絕對是想都不敢想的。可現在,卻沒有一個人有膽子站出來義正嚴辭的反駁他。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曹操這次不大的失敗,為他所帶來的政治幫助,正是不可估量。

    袁紹等人,沒有接受曹操的建議,依舊對董卓按兵不動。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他們開始内讧了,開始對自己人有所行動了。劉岱因為軍糧供給的問題,和喬瑁反睦成仇。他表達的方式很直接,帶着兵就沖進喬瑁的中軍帳,把他砍了個面目全非。自此,袁紹的聯盟也算是告一段落了。在這之前,曹操已經走了,回揚州再次招募他的私兵,彌補這次的損失。幸好,那時什麼都缺,唯獨不缺流民浪人。

    回來再說孫堅。孫堅對付董卓,是以長沙太守的名義,從南陽北上的。(byk對孫堅的官位的懷疑,個人還是覺得很有些道理的。這裡姑且這樣稱之。)在北上的途中,他先後幹掉了荊州刺史王睿和南陽太守張咨。并且把南陽郡作為禮物送給了袁術。袁術倒也不是那種不懂得禮尚往來的人,立刻表孫堅為破虜将軍和豫州刺史。(袁術那時是後将軍,有權利表奏品級比他低的破虜将軍的人選。)獻帝有沒有通過這項人事任命,史上沒有記載,反正孫堅是老實不客氣的自稱起了孫破虜。《三國志》中孫堅的傳就叫做《孫破虜讨逆傳》。

    孫堅先是屯兵在魯陽城,軍容嚴整,調度有置。讓進攻他的董卓軍隊,無機可乘。随後,孫堅進軍洛陽以東,和董卓的大軍打了幾場,結果大敗,靠着祖茂的死計才突出重圍。孫堅收拾起殘兵,發誓要為祖茂将軍報仇。這招果然有用,孫堅不但漂亮的赢了一陣,還殺了董卓的大将華雄。《演義》中的關羽溫酒斬華雄純屬無稽之談。

    孫堅正想借這勢頭,繼續北上,徹底占領洛陽,可他的糧草卻出了問題。孫堅的糧草一直是由袁術置辦的,他也對袁術十分的放心。這兩個人的關系密切,從上面的禮尚往來就可見一斑。所以袁術這次的臨陣變卦,徹底的激怒了孫堅。他連夜趕到魯陽找袁術理論。孫堅的這一番訓話,絲毫不亞于上面曹操的。罵得袁術是啞口無言,句句稱是。

    軍糧有了保證的孫堅,再次進兵,一路把董卓趕回了長安。那時候,袁紹這一邊已經沒什麼可指望的了。孫堅也就草草修了被董卓發掘的皇陵,帶兵南回魯陽屯紮。

    而所謂的一十八路諸侯伐董卓到此徹底結束。

    這次“以下反上”的戰争,雖然沒有最後覆滅董卓的獨裁,但卻極大的加強了地方諸侯的獨立性,東漢的集權統治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天下人迎來的,将是一個紛繁錯雜的亂世。

    --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