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再寫三國(九) 連環計

首頁
作者:holybull

    連環計

    在聯盟解散之後,留下來對抗董卓的不是别人,正是董卓丢在洛陽收安芯值鬧?

    儭yV靸y參加過鎮壓黃巾軍的戰鬥,算是朝中的一員老臣。董卓把他留在洛陽,就相當于宣布了自己的退卻。朱儁也沒有令董卓失望,董卓前腳剛走,他就和袁紹他們取得了聯系,成了反董的先鋒。他還把自己的司令部設在了中牟,與董卓的女婿牛輔打起了拉鋸戰。(這些戰鬥,規模不大,影響也不甚重要。)

    這時候的董卓,看到諸侯們對他的讨伐告一段落,又再嚣張了起來。一個幾近品嘗了失敗滋味的人,揮霍起他的成果來,自然更加瘋狂。而且,他也不必顧及什麼名聲,反正他已經沒有名聲可言了。

    不斷的殺戮和集中兵權,令稍稍的安心,至少他看到了朝中的大臣們,是如何的畏他如虎。他又修了萬歲塢,屯上足夠吃30年的糧食,躲在裡面做起了容登大寶的美夢。

    很多人都被董卓的張揚給吓住了,他們不相信這麼一個暴虐的瘟神是他們所能對付的。但也有人看到了董卓的弱點,看到了恐怖面具上的一條裂縫。而這條裂縫,就是呂布。

    呂布本是丁原的下屬,在董卓的策反下,殺了老上司,帶着手下投了過去。董卓自然很高興,再加上呂布的武藝高強,擅長騎射,是個不可多得的将才,董卓便收了他做養子。(前面提過,董卓無子,呂布的養子身份很是特别。)董卓對呂布,不可謂不信任。他進進出出,總是讓呂布做他的護衛;即使睡覺的時候,也讓呂布守在卧室外面。

    同時,董卓多疑的性格,喜怒無常的脾氣,卻為以後兩人的決裂埋下了種子。王允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設計了連環計,來對付這個無法在戰場上殺死的敵人。

    諷刺的是,王允和許多地方名士一樣,是董卓得勢後被提拔起來。董卓剛剛入京的時候,王允是河南尹。由于名聲上佳,被董卓招進京城,做了尚書令。初平元年(獻帝的第一個年号),又進王允為司徒,領尚書事。董卓不在朝中的時候,一切事務就由王允負責。可見董卓對于王允是何等的信任有嘉。

    不過他終究是讀書人,讀書人很多時候在追求高官厚祿的同時,也有他們所謂的名節。王允就是這麼一個人,無論他表面上多麼的迎奉董卓,可骨子裡卻恨不得把董卓跺了喂狗。他沒有實力,沒有足以緻董卓于死地的實力,他隻能周旋在董卓和公欽之間,竭盡所能的保護着小皇帝和軟弱的大臣們。

    董卓屢次的辱罵呂布,甚至拿手戟擲他,讓王允意識到了機會的存在。《演義》中就把這一段發展成了連環計,引出了四大美人之一的貂禅。故事想來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也就不贅述了。

    故事自然是假的,所謂貂禅也是一個女官的名稱,而不是人名。王允雖貴為三公,可家中還不至于藏有,隻應屬于宮中的女官。倒是董卓家裡,有不少。《後漢書》裡“奸亂公主,妻略宮人”這八個字說得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傳說中,與呂布私通的那位“貂禅”,很有可能就是“宮人”中的一個。

    很不巧,這件事讓王允知道了。這本來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在當時把自己的伺妾送給部下,實在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演義》中李儒在董卓撞破奸情之後,對董卓的一番勸告,很能說明問題。可麻煩在于,矛盾雙方一個是瑕疵必報的董卓,一個是心懷鬼胎的呂布。

    說呂布心懷鬼胎,一點也不過分。董卓對他的知遇之恩,他也許記得,可董卓對他的變化無常,他記得更深。他怕哪一天,董卓喝醉了酒,把他拿下問斬。所以在王允找到他,要與他共謀大事的時候,他隻是随便敷衍了一句“父子之情”,就一臉痛改前非地答應了下來。

    寝反了董卓身邊的第一護衛,董卓的小命就算是到手了,接下去就應該考慮除去董卓之後,如何收服人心的問題。可偏偏王允在這時候,犯了糊塗。也許是計劃進行的太順利,讓他和呂布都以為,董卓死後,一切都會水到渠成,無需他們花多少腦經去算計、籌劃。以至于,從呂布手刃董卓,到後來的李榷、郭汜之亂發生的兩三個月間,一直沒有有力的政策出台。

    最終,我們的王司徒,把天下大勢重歸一統的最後一線機會,就這樣白白的浪費掉了。

    --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