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黃巾之亂席卷中原,天下英雄紛起讨伐,不數年,賊首張角死,各路讨賊軍乃成割據之勢。又過一二十年,丞相曹孟德雖統一北方,然遇赤壁之敗,急下江南不得。時皇叔劉備以荊襄之衆并吞西蜀,秣馬厲兵,常有觑中原,複漢室之心。東吳孫權,承父兄之業,國富民強,三足鼎立之勢乃成。
時涼州天水郡功曹姜炯年近半百,膝下止有一中華三國聯盟之曆史與遊戲時涼州天水郡功曹姜炯年近半百,膝下止有一獨子年方十三歲,單名一個維字,小字伯約。姜炯中年得子,自然疼愛有加,一日撫小子頭曰:“吾兒日後欲何為?”維奮然曰:“大丈夫生于亂世,學文當決計獻策名播四海,習武則斬将殺敵并吞八荒。”炯聞言大喜,曰:“此真吾家之幸也。”
那姜炯雖是個中庸之人,家中亦藏有史書兵法,每日批罷官文,便親自教兒子讀書,姜維天資聰穎,悟性過人,隻半年有餘,便熟記四書五經,韬略兵機于心。嘗與人談論兵法,過數日方歸,其母責之,維辯曰:“吾日後帶兵讨賊,雖數年不能歸也。”言罷,大笑而走。
姜維長至十五歲,已是身長七尺,目若郎星,聲如巨鐘。常以與鄰家少年相撲為樂,少年雖長維數載,卻不及伯約力大,每撲地求饒。一日,姜維入山打獵,趕一鹿至竹林,忽聞一聲馬嘶,但見一匹高頭白馬奔來,那馬遍體雪白,全身無一根雜毛,隻因後腿微瘸,故走不快,維大喜,欲逐之。不料那馬身後跟着一頭吊睛白額猛虎,眼看追上那馬,維急大呼:“畜生休趕!”猛虎定睛一看,見是一個少年,便棄了白馬,來撲伯約。姜維雖膽略過人,然畢竟年幼,且并無半點武藝,見虎撲來,乃大驚而走,手中弓箭墜地。走不出十丈,大片毛竹攔路,眼看背後惡虎撲來,維急奮力抽一青竹,那竹竟脫土而出,惡虎見少年如此神力,早吃一驚,卻收腳不住,維擎竹往那虎心窩便刺,虎中此一擊,撲的倒地,血流汩汩,不時便死。姜維亦感全身無力,坐于地上,不久竟枕虎屍睡着。不知多少時辰維覺面頰頗癢,睜眼看時,大喜過望,原來那白馬轉回見惡虎已死,一少年倒地,以為伯約亦死,遂以舌舔伯約之面,今見少年無恙,亦大喜,長嘶不止。姜維看着天色将暮,欲拖虎屍歸家,卻哪裡拖的動,隻好牽那白馬而歸。
卻說姜炯見兒子牽一白馬回,驚問其故,維如實對之,炯汗如雨下,大驚曰:“吾兒真天神也。”
東漢末年,黃巾之亂席卷中原,天下英雄紛起中華三國聯盟之三國志黃巾風雲不出半月,白馬腿傷已愈,維甚愛之,因其馬高一丈,毛長而不雜,疾馳起來,毛随風而動,竟有幾分象是一頭雄獅,維遂取名曰:玉獅子馬。
自此以後,天水郡婦孺皆知姜炯有子獨身殺一虎而得一獅,皆贊之為少年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