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按全面綜合能力排名的但是清太宗皇帝皇太極曾對多爾衮說過:“我最佩服的就是三國的魏武帝曹操,他那手下戰将如雲,謀士如雨的強大能力,足以馳騁天下,縱橫沙場500年!”這裡綜合論壇裡見過的或提到過的人物列出以下大魏十虎将!
No.1悍将無敵--夏侯惇[字元讓]《三國志夏侯惇傳》中記載沛國谯人,夏侯嬰之後也。
年十四,就師學。
人有辱其師者,惇殺之,由是以烈氣聞。
太祖自徐州還,惇從征呂布。
為流矢所中,傷左目。
複領陳留、濟陰太守,加建武将軍,封高安鄉侯。
時大旱,蝗蟲起,惇乃斷太壽水作陂,身自負土,率将士勸種稻,民賴其利。
轉領河南尹。
太祖平河北,為大将軍後拒。
雖在軍旅,親迎師受業。
性清儉,有餘财辄以分施。
不足資之于官,不治産業。
谥曰忠侯。
。
《資治通鑒》中載夏侯因偶然而破張衛之事:(曹操)攻陽平山上諸屯,山峻難登,既不時拔,士卒傷夷者多,軍食且盡,操意沮,便欲拔軍截山而還,遣大将軍夏侯惇、将軍許褚呼山上兵還。
會前軍夜迷惑,誤入張衛别營,營中大驚退散。
侍中辛毘、主簿劉晔等在兵後,語惇、褚,言“官兵已據得賊要屯,賊已散走”,猶不信之。
惇前自見,乃還白操,進兵攻衛,衛等夜遁。
王歆曾贊夏侯曰:元讓當時雄将,惜乎傳記不詳,五之一而雲劫質事,顯韓浩也,五之一而雲楙。
楙實庸懦之人,不意名将之子,便堕凡俗,是将門不得兩傳耶?略從粗窺,武則掃蕩醜類、綏靖地方,文則勸課農桑、并為軍屯。
何曹夏侯之能者如是之多耶?豈梁沛間真有帝王氣耶?
《魏書》曰:魏書載诏曰:“昔先王之禮,于功臣存則顯其爵祿,沒則祭于大蒸,故漢氏功臣,祀于廟庭。
大魏元功之臣功勳優着,終始休明者,其皆依禮祀之。
”于是以惇等配飨。
可見大将軍生前不愛财,也不求人景仰。
真是“夏侯不求人所念,身後隻願随歸雁,入赤壁南邊。
”敦常與同載,特見親重,出入卧内,諸将莫得比也。
這是說明他在魏國的地位和與曹操的關系!那麼他擔任魏國十虎将之首不足為過。
No.2文武雙全--夏侯淵[字妙才]不用說這位仁兄的能力當列前矛。
《三國志夏侯淵傳》昌豨反,遣于禁擊之,未拔,複遣淵與禁并力,遂擊豨,降其十馀屯,豨詣禁降。
淵還,拜典軍校尉。
魏書曰:淵為将,赴急疾,常出敵之不意,故軍中為之語曰:“典軍校尉夏侯淵,三日五百,六日一千。
”初,枹罕宋建因涼州亂,自号河首平漢王。
太祖使淵帥諸将讨建。
淵至,圍枹罕,月馀拔之,斬建及所置丞相已下。
淵别遣張郃等平河關,渡河入小湟中,河西諸羌盡降,隴右平。
太祖下令曰:“宋建造為亂逆三十馀年,淵一舉滅之,虎步關右,所向無前。
仲尼有言:‘吾與爾不如也。
’”(這一段是非常能說明問題的,在曹操全書中也有記載,“吾與爾不如也”這句話估計是他當時對在場的其他将領說的。
可見妙才兄的過人之處。
每當曹操召見西部酋長時,總要有夏侯淵作陪,那些羌人無不膽戰心驚,不敢再生反叛之心。
)會魯降,漢中平,以淵行都護将軍,督張郃、徐晃等平巴郡。
太祖還鄴,留淵守漢中,即拜淵征西将軍。
他的軍事指揮藝術中最絕的一招就是神速,善于速戰速決,懂得棄強攻弱,用兵靈活。
作戰中,夏侯淵還極其重視後勤保障,經常親自督運軍糧,作戰取勝後也是先取敵之軍糧,是做好軍事中後勤保障的典範。
而夏侯淵——這位為曹操統一戰争中立下汗馬功勞的悍将,也不會因為最終戰敗身死而失去他在三國軍事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無愧于“妙才”二字!(網友說魏軍隻有張遼,張郃可與其相提并論.此言有待兄弟們評論,在此不做辯解)
No.3擎天之柱--張遼[字文遠]魏國五良将之首.昔從屬丁原、董卓、呂布。
及呂布敗亡,歸曹操。
遼随曹軍征讨,戰功累累。
說降關羽白馬圍,降昌豨于東海,攻袁尚于邺城,斬烏丸單于蹋頓于柳城,又讨平梅成、陳蘭争賊寇。
曹操赤壁敗退,獨任張遼引李典、樂進等守合肥,以禦孫權。
後孫權引軍入寇,張遼率隊迎擊,以八百之衆襲孫權主力,使敵軍十萬退卻,威震敵國,名威天下,為操拜為征東将軍。
曹丕踐祚,仍令張遼守禦孫權。
黃初二年,張遼屯雍丘,染病。
抱病退吳将呂範。
黃初三年,遼病笃,卒于江都,谥剛侯。
卒年五十三歲。
太祖表漢帝,稱進及于禁、張遼曰:“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
又遣别征,統禦師旅,撫衆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
論功紀用,宜各顯寵。
”《三國志樂進傳》(魏文)帝歎息顧左右曰:“此亦古之召虎也。
”《三國志張遼傳》(孫權)敕諸将:“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三國志張遼傳》引用:縱觀張遼的一生,其軍事戰績非常顯赫,其中大破袁氏一家、平定陳蘭和梅成的叛亂、擊退孫權的北伐軍成功地守住了合肥為戰績最佳的三次。
張遼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