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被曹操大軍圍于土山,張遼作說客勸其投降丞相時說:“……劉玄德待雲長不過恩厚耳……”
我就覺得劉備對這兩位兄弟的情誼值得推敲。
但是從關羽的角度看,也許當年他逃亡窮困之際,正是劉備“吾意獨憐才”,與他八拜結交,視其為兄弟,所以才引得一個男人這樣的忠心不二。
所謂滴水之恩以湧泉報之。
恐怕這就是熱血男兒的情義罷。
(213)
不過關羽對曹操可真是夠狠的,曹操送他赤兔馬,他竟“喜而再拜”道:“吾知此馬日行千裡,今幸得之,若知兄長下落,可一日而見面矣。
”這話是不是太傷人了捏!(215)
28.關公是不是太愛美了,尤其是對自己的胡子,曹操問他有幾根胡子,他自己是這麼說的:“約數百根。
每秋月約退三五根。
冬月以皂紗囊裹之,恐其斷也。
”
男人這麼在乎自己的漂亮的胡子,顯得有那麼點女人氣。
但這才是大英雄本色,我愛美也沒什麼不好意思的!我就愛美了!我美得理直氣壯!我有這麼漂亮的胡子,你們還沒有呢。
再想想,也隻有這樣英雄氣概的人物說出這種話才顯得理直氣壯罷。
因為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嘛。
而且好像古人,似乎對别人的漂亮胡子也懷着一種贊賞、羨慕的态度。
因為沒有任何人因為美髯公的胡子問題提出非議。
(215)
29.關羽挂印封金後,過五關斬六将。
每到關口,介紹自己時總自稱“漢壽亭侯關某也”。
他既然已經挂印,為何總不忘提及自己的爵位?我以小人之心猜度一下,是不是他有點虛榮心捏?(232)
30.關羽終于到了袁紹的地盤,卻見曹操的兩撥人馬跑來給他送來了通關文書。
關都過完了,這是不是也太馬後炮了?真沒什麼誠意,太不仗義了。
(234)
31.孫策死後,其弟孫權接掌大權,書上是這麼形容他的相貌:“孫權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
”
難道孫權是混血兒?那麼他爸爸到底是跟誰生得他呢?那時候的交通還不發達,東吳距離歐洲也挺遠的,這真是一個好玩的問題。
(248)
32.最大的疑問,白門樓後,呂布也死了,那麼貂蟬mm到哪裡去了?
33.袁紹不聽話,許攸一氣之下投靠了曹操,為其獻計,不隻勝了官渡之戰,并且一舉奪了翼州。
接着許攸兩次放出狂言:
一、“卻說曹操統領衆将入翼州城,将入城門,許攸縱馬近前,以鞭指城門而呼曹曰:‘阿瞞,汝不得我,安得如此門?’操大笑。
衆将聞言,俱懷不平。
”(278)
二、“一日,徐褚走馬入東門,正迎許攸。
攸喚褚曰:‘汝等無我,安能入此門乎?’褚怒曰:‘吾等千聲萬死,身冒血戰,奪得城池,汝安敢誇口!’攸罵曰:‘汝等皆匹夫,何足道哉’!”(279)
許攸不是傻冒,怎麼兩次說出這麼狂妄的話?難道因為袁紹不采納他的意見,他急于通過後面的功績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但也不必表露得那麼明顯。
最後被徐褚所殺,真的是有點咎由自取。
34.蔡瑁設計殺劉備,定于襄陽大會衆官。
請劉備主持時,張飛說了這麼句話:“筵無好筵,會無好會。
”很有遠見嘛,那麼早就給官僚作風敲了一記響鐘。
我又仔細看了一下,原來這句是在雙引号中套了個單引号,即張飛引了别人的話,不知最早這句話是誰說的?(291)
35.劉備依徐庶之計奪了樊城後,認了縣令劉泌的外甥劉封(原名寇封,後随備姓)為義子。
“關羽曰:‘兄長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後必生亂。
’玄德曰:‘吾待之如子,彼必事吾入父,何亂有之!’雲長不悅。
”
我的疑問是關羽為什麼因為這麼一點小事就不高興了呢?難道後面還有什麼文章?(303)
36.電視劇《三國演義》我沒看幾集,最難忘的要數徐庶走馬薦諸葛那段,如今看來他在劉備帳下呆了那麼久早不說、晚不說,偏等被逼離開才說出卧龍的下落。
唉……再聰明的人也是有私心的,這人的占有欲還是挺強地。
(307)
37.孔明先生可愛的童子。
關于他有兩處比較好玩的描寫。
一、“玄德來到莊前,下馬親叩柴門,一童出問。
玄德曰:‘漢左将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皇叔劉備,特來拜見先生。
’童子曰:‘我記不得許多名字。
’玄德說:‘你隻說劉備來訪。
’”
童子有性格!
不過劉備也确實惡心,真有本事,不念這麼多頭銜,旁人照樣認識。
這讓我想起郭芙經常介紹自己的方式:我的外公是誰誰、父親是誰誰、母親是誰誰……衆人聽了半天也不知道她本人到底是誰;還有一例:如今很有名氣的洪晃在美國看心理醫生時,醫生問她是誰,她這麼介紹自己:我外公是誰誰、我媽是誰誰、我繼父是誰誰、我丈夫是誰誰。
外加許多定語以顯示上述人物的地位。
三個例子放在一起不是很有意思嗎?也許我的想法有些偏,但我覺得這些人都沒什麼自信。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