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呢?
四、沒有地中海
文章來源:[url=http://bbs.cqzg.cn/viewthread.php?tid=346097]東方馬超傳奇(作者薩蘇)[/url]
談馬超軍團的覆滅,真有英雄末路的感慨。
一般評述馬超對曹操未占上風,這是事實,但想想假如現在甘肅省和全國對抗,打個平手這戰鬥力誰強也就很容易評價了。
馬超軍團的消失也使西方軍事思想對中國的第一次影響幾乎殆盡,雖然,在十六國時代,沮渠蒙遜和苻登也曾經延續了它的尾聲和輝煌,但是時代變遷,羅馬軍陣在那個時代,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已經日薄西山了。
古羅馬的軍陣是歐洲特殊地理和人文環境下的産物,在歐洲大地,它幾乎戰無不勝,而在中國這個完全不同的戰場下,它的弱點也就暴露無遺。
且比較一下歐洲和東亞腹地之不同,歐洲并非一片開闊的平原,它的主要地貌是丘陵,河流和道路鑲嵌其間,即便是平原地帶,也存在大片的森林,這樣的地理,對騎兵的機動有相當大的限制(記得《角鬥士》片中墨西提斯一劍砍在樹上的鏡頭),戰鬥主要是在城池之下或道路要沖發生,事實上它的地理和當時中國的西安一帶是比較相似的,所謂八水繞長安,而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切割也剛剛開始。
不過中國的大部分戰場,并不适合這樣的軍團,潼關以東和以北是大片的平原和草原,在這個中國主要的邊防地帶,寬闊的戰線使機動成為重要的要求,道路并不規範,河流稀少,遼闊而沒有遮蔽的戈壁,草原是戰鬥的主要場所,這正是騎兵馳騁的良好地域,要想殲滅少數民族的騎兵,也就是漢民族的主要敵人,必須比敵人更快,更早的發現敵人,并能更快的集中優勢兵力(漢族軍隊在個人戰鬥能力上遜于遊牧民族),這是漢朝從征伐匈奴中得到的建軍經驗。
古羅馬軍隊的機動性是非常出色的,但這是以其背靠地中海為背景的,古羅馬的大規模軍隊調動每每通過海上實現,比如征服迦太基、屋大維-安東尼之戰等等,羅馬步兵的機動,标準是一天40英裡,對比曹操追擊劉備一晝夜行軍500華裡,這個區别就太大了。
馬超背後可沒有這樣的一個巨大的内湖,因此無法彌補其機動力不足的缺點,這也就此決定了馬超軍團的軍事模式難以在中國軍事思想中産生重要影響。
南方,是險峻的漢中、益州等秦垅山嶽地帶,也是渭水之戰後到投靠蜀漢前馬超軍團轉戰的主要地域,這些地區,道路崎岖,地理複雜,作戰時馬超軍根本無法展開所謂魚鱗陣式的羅馬軍陣,這些讓它的戰鬥力大打折扣。
馬超軍和羅馬軍面臨的對手也不同,曹魏騎兵和歐洲騎兵最大的不同在哪裡?
第一,曹軍紀律性很強,而歐洲的蠻族騎兵,我的理解,大概就和烏丸騎兵差不多,遇到正規的軍就難抵擋;第二,孫恭恂教授認為當時曹軍已經裝備了馬蹬,别小瞧這個小玩意兒,西方的騎兵當時可都是騎在光背馬上的,稍微一撞就會掉下來,所以隻能打奇襲。
中國出土馬蹬最早的是西晉,制式已相當完備。
考慮到西晉僅延續了28年,雖然沒有有力的出土文物,三國時期已經使用馬蹬似乎是可以商榷的。
再提曹軍一日一夜追擊500裡,如果沒有馬蹬,大概這些騎兵半路上就全都掉下來,也不用打了。
馬蹬的使用使騎兵控馬和戰鬥能力大幅提高,古羅馬軍陣中僅僅把騎兵作為步兵的補充,這實際上已經落後。
曹軍的武器與歐洲軍隊也不一樣,在對抗西涼軍隊初期失利的情況下,曹軍中的意見是雖然馬超的标槍厲害,但也不難對付,就是采用“強弓硬弩”,這裡的關鍵是--弩!
五、天才軍事家曹操
文章來源:[url=http://bbs.cqzg.cn/viewthread.php?tid=346097]東方馬超傳奇(作者薩蘇)[/url]
帕提亞大敗克拉蘇也是用弓箭,但他們使用的是有名的斯基泰弓,中國人根本用不了,這種弓尺寸不大,但弓弦崩的極緊,有近距離射穿一頭野牛的記錄,開這樣的硬弓是中原兵士體質所無法承受的。
面對馬超,曹軍的應對思想和帕提亞人一樣,就是用遠射程武器對付移動遲緩的對手,但采用的武器主要是弩,這種高超的技術是怕提亞人無法掌握的,而射擊更準、更遠、更有穿透力。
但弩箭比較笨重,所以一般都是依據工事使用。
看到曹操為什麼對無法築城那麼焦急了嗎?他的兵扛着弩在野地裡是打不過馬超的,一旦曹操有了冰水築城的絕招,馬超就再也無法趕走他了。
西涼軍隊的優點在于依城野戰,攻堅就不在行。
古羅馬軍隊攻堅采用的是笨重的月牙形破城椎,即便在羅馬軍中也隻有森布裡或日耳曼的大力士才能使用,馬超軍中哪裡去找日耳曼人?而中國的築城技術和防守技巧遠勝歐洲,那時歐洲的城池如加普亞,城牆的厚度比北京大戶人家的院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