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東方馬超傳奇(作者薩蘇)

首頁
    不了多少。

    具體到馬超和曹操的對決,曹操采用的是消耗戰術。

     西涼馬氏軍隊和如果類似羅馬軍,對後勤依賴一定很重,比如标槍射出去就不能再用了(槍頭會折斷以免對手拾起來反擊),步兵也不方便象騎兵那樣到周圍劫掠。

    另外還有一個緻命的缺點,就是退卻中如果是有秩序的緩緩後退,依靠相互掩護很難擊破,如果是潰敗,就會一敗不可收拾。

    馬超軍引以為豪的斯巴達式盾牌,快速撤退的時候無法帶走,隻有丢棄(斯巴達的諺語:帶着我的盾凱旋或者躺在它上面回來--既表示尚武精神,也極言盾牌之巨大),沒有了盾牌,機動性又差,隻有被包餃子了。

    這就是馬超一仗大敗後被曹操緊緊追擊,最後隻剩幾十騎的原因。

     某在開始寫馬超的時候,有位朋友請某從馬騰講起,實話說某對馬騰的治軍沒有研究過,隻能假定他和馬超在軍事上是繼承的關系(不過馬騰是混血,我發現中國曆史上的混血兒總是比較容易接受外來事物,比如唐太宗,那麼西涼軍隊的羅馬化是否從馬騰開始的呢?商榷)。

    曹操大概參考了馬騰進擊李郭之戰的經驗,當時李郭的戰術就很對頭,不和你打,反正你攻城能力弱,消耗又大,撤退的時候用騎兵猛攻殲滅你,這都是抓住了馬家軍的弱點。

     稱呼曹操天才軍事家是不過分的,另外一個例子就是聽到馬超增兵他的哈哈大笑,這就要涉及馬超軍團的另一個缺點。

     六、一加一小于二 文章來源:[url=http://bbs.cqzg.cn/viewthread.php?tid=346097]東方馬超傳奇(作者薩蘇)[/url] 曹操和馬超作戰,不怕對手人多,你再多還能多過我去?可怕的是馬軍精銳核心部隊的戰鬥力。

    這種戰鬥力有很大部分來源于它的紀律性和分工明确的職業士兵--這是馬氏集團橫行西涼多年的結晶,這也是羅馬軍團能夠戰勝許多勇敢而又熟悉武器的民族之根本原因。

    馬超的援軍,基本都是羌胡等與馬超結盟的少數民族武裝,雖然勇敢(“果于觸突,以戰死為吉利。

    ”)但是戰法與馬超的正規軍南轅北轍。

     羅馬對同盟軍有相當謹慎的認識,認為由于語言、戰鬥方法等的差異,對同盟軍的作用不能給以過高估計。

    為此,古羅馬軍隊專門設有同盟軍營地(營區的東南)供其駐紮,不得與正規部隊混合,而馬超顯然沒有這種經驗,他的同盟軍真正是“親如一家”,而且首先要補充戰鬥中受到損失的軍團。

    這些豪邁勇敢,但是對戰鬥方法、專業武器都不熟悉又缺乏戰鬥紀律的戰士是無法很快融合進嚴格的軍陣中的,其結果就是軍陣喪失了原有的協調,戰鬥力反而下降,中國傳統軍事思想的“人多力量大”和斯巴達式的精兵政策是一個解不開的死結。

    馬超的增兵,實際無補于對于曹操的軍事劣勢,反而為曹操消滅馬超軍團創造了破綻和條件。

     曹操作為一個出色的軍事家,他的笑恐怕不隻是為了省卻長途跋涉,對于援軍的态度,也反映了馬超在軍事素養上還是遜曹操一籌。

     總結一下,馬超的失利原因主要是:攻堅能力弱,後勤壓力大,機動不足,退卻中戰術落後,缺乏遠程武器,戰鬥過程中部隊質量下降,曹軍戰鬥力超出預料,而且曹軍有一個出色的統帥。

     七、孟起入川 文章來源:[url=http://bbs.cqzg.cn/viewthread.php?tid=346097]東方馬超傳奇(作者薩蘇)[/url] 入川以後的馬超軍團似乎并不是特别出彩。

     但是聽孫恭恂教授一席談,其實馬超軍團對于蜀漢軍隊的貢獻是非常巨大的,至少這是一種可以探讨的觀點。

     先說一個題外話,就是馬超是否受蜀漢的信任和重用?事實上馬超在劉備屬下,是比較得到重視的,他的貢獻不在北方,而在西陲,蜀漢立國以來東南北三個方面不斷爆發戰争,西部卻一直保持和平而友好的氛圍,這就是馬超和他的軍團的功績。

    要知道那些青藏草原上的半開化部落,從來不是友善和愛好和平的,而且他們對于富庶的西川壩子,正處于居高臨下的地位,沒有馬超這位“神威天将軍”和他死後軍團的餘威,蜀漢在西部安得如此從容?這種局面一直到蜀漢擁有了另外一位在西方富有威望的将領--姜維才得到改變,那時,随着馬岱的去世,馬家的軍團也完成了與蜀漢中央部隊的融合。

     馬超的威望,一方面是家族的傳統,另一方面,西方的少數民族在川西丘陵地帶和馬超交戰,也毫無取勝的希望。

     有很多人提到對馬超反複無常的擔心,漢朝的統治方法,所謂王霸間雜,對馬超這樣的封疆大吏,累世公侯有一套特殊的管理方法,就是“羁羁”,意思是不給您犯罪的機會,我們就能做好君臣,給馬超的責任恰到好處,又對國家沒有威脅。

     漢的君王之術認為用個人感情決定信任是君王的大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