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東方馬超傳奇(作者薩蘇)

首頁
    忠不忠是在變化的。

    有人問,為什麼劉備出征東吳不帶上魏延馬超?是不是不信任?後方空虛,這二位一個防備西陲,一個拱衛漢中(諸葛亮則是蜀漢的後勤部長,趙雲是戰略預備隊),誰也動不得,把家都交給你們了,這是最大的信任。

     劉備和諸葛亮善于用人,連劉巴那樣明說要投曹操的都能容,對馬超的運用自然更是蜀漢的重要棋子。

    從戰略上說,蜀漢為馬超設計的未來是涼州,諸葛亮出師北伐前去哭馬孟起并非多事,此時北伐主要目的就是奪取雍涼,以涼州、益州兩州的實力為後盾來圖謀進取中原(荊州失去後對隆中對的修正),沒有了這位身經百戰又熟悉西部情況的名将,孔明大概有痛失一臂的感覺。

    畢竟,馬超的所謂反複,都是以保護自己為基礎的,和呂布的有奶就是娘不完全是一回事。

     八、大地飛鷹 文章來源:[url=http://bbs.cqzg.cn/viewthread.php?tid=346097]東方馬超傳奇(作者薩蘇)[/url] 言歸正傳,蜀漢後期的軍隊留下了馬超軍團深重的影響,在它的身上甚至還依稀可辨羅馬軍隊的影子。

    當時,曹魏的軍隊是以騎兵為主的縱橫馳騁之輩,作戰經驗豐富,機動力強;孫吳的軍隊以水軍為核心,依托長江與曹魏抗衡,都具有自己的特色。

     而蜀漢軍隊呢?則是一支中國曆史上很少見的技術型軍隊。

    可以說,曹軍和蜀軍的對比,有點象冷戰時蘇軍和美軍的對比。

    在劉備東征失利之後軍隊精銳盡失,重要将領嚴重缺乏,怎樣重建軍隊是諸葛亮的巨大困難。

    實際上,諸葛亮的早期生涯主要是從事政治經濟活動,對于軍事并非專長,但是他長于思考,面對蜀漢戰士個人素質與曹魏軍隊的差距,蜀漢唯一幸存下來,而又有和曹軍作戰不錯戰績的馬超軍團就自然成了他參考的對象。

     古羅馬式的嚴格軍規和獎懲制度,也和諸葛亮的法家思想不謀而合,所以蜀漢基本是采用了馬超軍團現成的建軍思想,而針對蜀漢的特色進行了改造。

     首先,蜀軍吸收了馬超軍的特長。

     第一,重視紀律和正規化的軍事規章,包括獎懲、等級等,這較多保留了古羅馬軍團的特色,而中國軍隊在紀律上更多的依靠主帥的督促和威嚴,所以才有諸葛亮出祁山時“戎陣整肅”,三郡望風而降的效果,古稱諸葛善于治戎,當是指此。

     第二,重視技術兵器的使用,而不單獨依賴軍人的勇猛。

    蜀軍在武器制造上面下了很大功夫,摧山弩、浦元刀、孔明燈,後來到晉朝将領之間還以諸葛時代的筒袖铠做為珍貴的禮物,因為它能夠擋住飛箭,其他朝代的軍隊很少有如此重視技術兵器的,大多是謀略型的軍隊。

     第三,重視步兵和陣戰,這也和蜀漢沒有良好的馬匹有關,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所謂九宮八卦陣,實際上是後人的創造,真正對魏軍構成嚴重威脅的諸葛戰陣,我推測和羅馬軍陣,就是所謂的魚鱗陣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可惜,這是沒有佐證的。

     但是從蜀漢的軍令看,面對魏軍襲擊,第一個動作就是結陣,蜀軍即使被圍,也是結陣而鬥,很難消滅,這讓我想到斯巴達克斯突破克拉蘇的防線時,羅馬軍的反應:“他們立刻結成無數個圓形的、三角形的集陣,竭力抵擋着角鬥士的騎兵的砍殺”。

     其次,針對馬超軍團的弱點進行了若幹改進。

     第一,是以硬弩代替标槍,對于瘦小的川軍來說,标槍即難以使用又不便攜帶,射程也有限,而弩則兼有标槍和弓箭的優點,因為使用機械力并能夠瞄準,它的殺傷力遠遠大于普通弓箭,當魏軍騎兵撲向蜀軍的時候,迎接他們的總是飛蝗一般的羽箭!著名的魏将張颌就是喪生弩箭之下,他負傷的時候還無法相信有如此兇猛的箭矢。

    而魏軍在打敗馬超之後反而不再發展弩箭,大概和沉重的弩箭與騎兵不相容有關吧。

     第二,是以車輛代替斯巴達盾牌,蜀軍遇到襲擊的時候是以車輛結成外圍,所謂西羌的鐵籠車其實正是蜀軍的真實寫照。

    車,掩護的能力更大,同時功能也更多樣,可以擔負運輸的任務,還加強了機動能力。

    從史書上看魏軍面對象移動長城一樣的蜀軍,真是一籌莫展,羅馬軍陣在依托陣地進行防禦中的優點發揮得淋漓盡緻。

    所以,蜀軍在攻擊上多是正面推進輔以騎兵襲擊,而退卻中總是從容退去,讓魏軍無機可乘。

    在街亭之戰中諸葛亮要求馬谡要“當道下寨”,因為這樣在寨前擺開類似羅馬軍陣的蜀軍可以說無法擊敗,馬谡隻看到雙方軍隊數量相差不大(指張颌的前鋒),但是沒想到他的兵不是訓練來打快速沖擊的,所以即使占了地利,也打不過魏軍的騎兵。

     看三國,蜀漢最大的特點是什麼?--用計。

    不但諸葛亮用計,還有張飛、關羽等等,不過,如果回歸曆史,就會發現,蜀漢前期的計策,比如黃忠定軍山、張飛長闆橋都确有其事,後期諸葛亮的計策,則多是為了烘托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