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閑談司馬懿--天蛇王

首頁
    一提司馬懿一定可以想起他的老對手諸葛亮來,可是他們真的關系如何?諸葛亮和司馬懿真的是對手還是知己?曹操和司馬懿是什麼關系?真的是皇帝和大臣的關系嗎?司馬懿是個什麼樣的人那?是武将,文官,還枭雄,謀臣? 看過宣帝傳後,其實司馬懿就是一個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不過他的一生充滿了主動,雖然他的經曆沒有太多的曲折,沒有太多的懸念,沒有太多的變數。

     年輕的司馬懿就是一個普通但有些志向的人,開始他就是一個普通的人,不過他有憂天下之心,不過我想一般同時代的知識分子們大多都有這個心,如曹操從小也有對天下的看法(和袁紹讨論天下的興衰變化)。

    不過司馬懿絕對是儒家的信仰者,他堅信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儒家信仰。

     其實他就如一個儒家的信仰者一樣,他堅持修身,直到曹操用死亡的手段去試探他。

    結果他發現其實儒家的東西說的容易,但真作起來難,但是他堅持了。

     儒家講求入則為相,出則為将,當他步入曹操的營門的時候,就開始了他的輝煌的一生。

     作為一個準備在天下亂世中施展才幹的人,身在亂世卻不為亂世所迷,身伴枭雄,卻少為枭雄所動,這才是英雄的作為。

    司馬懿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以他的才能和最後曹操對他的評價,可以看出他的才幹不在曹操其他的謀士之下,反在其之上,如: 内政方面: 1.他言于魏武曰:“昔箕子陳謀,以食為首。

    今天下不耕者蓋二十餘萬,非經國遠籌也。

    雖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

    ”魏武納之,于是務農積谷,國用豐贍。

     2.及魏武薨于洛陽,朝野危懼。

    帝綱紀喪事,内外肅然。

    乃奉梓宮還鄴。

     兵謀方面: 1.當曹操平定張魯後,曹操放棄了對劉備進攻的最好的機會。

     2.而關羽圍襄樊的時候,隻有他看出關羽的弱點,并提出建議利用劉備和孫權的矛盾擊潰了他。

     但司馬懿這個時期非常的低調,曹操最後雖然意識到司馬懿的古怪,但當他想提醒曹丕的時候,已經晚了,曹丕已經非常信任他。

     其實我個人理解在這個時候司馬懿就是一個有些才幹的普通人,但比普通人多想了一步(前途問題)。

    因為如果是普通但有些才幹的人,一定比較喜歡在英武的曹操手下當差,因為曹操識人,如果在他手下一定可以得到賞識,可是大家總思考了一點,就是主觀的認定自己一定被别人賞識(良臣擇明君),在曹操的領導下,有如一頭獅子領導綿羊,綿羊在有本領也被獅子領導。

    而其實司馬懿考慮了問題的另一方面,就是如果在獅子領導下,他的發揮餘地有多大那?恐怕有限,而且容易受到猜忌,如果是讓一頭綿羊來領導獅子的話,那獅子的發揮餘地就非常大,所以如果讓曹丕領導他,那他發揮的餘地就非常大,而且容易依靠皇帝的力量來主動把握自己的命運,自己處于主動的地位,有利于才能的最大發揮。

    (筆者寫到這裡覺的可笑,因為司馬懿發揮有些過分了,子孫把皇帝都推翻了。

     當曹操死後,一個無比廣闊的舞台就展示在司馬懿的目前,讓他随意的發揮。

     首先是内政方面,皇帝對他說:“曹參雖有戰功,而蕭何為重。

    吾東,撫軍當總西事;吾西,撫軍當總東事”可見其發揮的空間開始展開。

    甚至曹丕說:“有間此三公者,慎勿疑之。

    ” 當曹丕死後,司馬懿以托托孤大臣的身份介入了軍權。

    從一個謀臣轉為了一個充滿了戲劇色彩的武将生涯,在這個生涯中,司馬懿可以說北征,西讨,南平,屢戰不敗,戰績輝煌,不僅是豐滿軍事生涯中積攢了軍事經驗,而且在軍事的曆程中樹立了政治地位,為休兵後的政治鬥争中積攢了基礎,并成功的消滅了他的政敵。

     其實看看司馬懿的對手中,大有有名鎮天下的諸葛亮,有盤踞一方公孫氏,有虎卧南方的孫權,小有不熟悉兵法的孟達,張霸等人。

    從魏明帝之初一直打到明帝任命他為第二次托孤大臣。

     其中諸葛亮和司馬懿在祁山渭水邊的精彩對決,我将在“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宿命的對決”中詳細分析其中的奧秘,從地理,戰略方向和兵力上論述他們的關系。

    其實司馬懿在軍事上永遠處于主動的位置。

     諸葛亮表面主動,其實被動,被司馬懿招招算中,司馬懿就抓住一點,諸葛亮的補給問題狠作文章,結果諸葛亮功虧一篑,身死原上。

    不過司馬懿也認為他為自己的真正對手:“帝審其必死,曰:“天下奇才也。

    ” 公孫氏政治上目光短淺,軍事上單純防守,根本沒有機動力量遊動,而司馬懿:“惟明者能深度彼己,豫有所棄,此非其所及也。

    今懸軍遠征,将謂不能持久,必先距遼水而後守,此中下計也。

    ”戰前已經把對手廟算在心。

    結果隻證明了司馬懿軍隊利用自己軍隊的機動性充分調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