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敗死荊州,第二年改元延康(公元220年),魏王曹操去世了。
一代将星和大政治家、大文學家隕落了。
太子曹丕繼了魏王之位,同時成為漢朝最後一名丞相。
一朝天子一朝臣,中小地主勢力再度遭到壓抑,世家大族重新擡頭,原來不上不下,不掌實權的陳群、華歆、王朗等人開始大展拳腳。
陳群破壞曹操的“唯才是舉”政策,定“九品官人法”,即在各州郡設立中正官,品評人物,向朝廷輸送後備官員。
因為各地中正官主要都控制在世家大族手中,所以中小地主階層再難出頭,開後來晉朝“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家”的糟糕政治制度之先河。
七月,劉備部将孟達因為遭到排擠,以房陵、上庸、西城三郡降魏。
曹丕很喜歡孟達,引為心腹。
十月,曹丕終于代漢自立,是為魏文帝,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其實曹操自己沒有稱帝,終其一身,不過魏王而已。
曹丕定都雒陽,因為要以水德代替漢朝的火德,所以改其名為“洛陽”。
關于曹丕和曹植的世子之争,人藝有一部話劇《天之驕子》,演繹得非常有意思,也有深度。
顧威扮曹操,譚宗堯扮曹丕,濮存昕扮曹植。
戲一開始,就是曹操責問曹植:“前些日子我考察你們兄弟,派你們出京公幹,卻故意叫門吏不要放行。
結果你哥哥灰溜溜回來了,你卻斬了門吏,搶出門去,很有魄力啊。
究竟是你自己的主意呢,還是有人教你的?”曹植一口咬定是自己的主意。
就在這個時候,護軍來報:“楊修已經伏法!”曹植吓得趴在地上,趕緊承認,确實是楊修教他的。
曹操歎了一口氣:“你為什麼不一口咬定是自己的主意呢?以誠信為人,是為君子;以誠信為帝王,是蠢驢!”于是下诏,立曹丕為嗣。
等曹操去世,曹丕上台,立刻大肆迫害衆兄弟,把他們趕去封國,派人監視,還不許随便來往。
曹彰偷着去找曹植,勸他造反奪位,曹植還在猶豫,曹丕征孫權到了他的領地,曹彰趕緊逃走。
曹丕看到兄弟的悲涼境況,也不由得鼻子發酸。
兩人各叙别情,曹丕說:“你以為天子這麼好當嗎?我現在一首詩也寫不出來了啊!”于是抱頭痛哭,曹植為自己誤會了兄長而内疚不已。
正在這個時候,探馬來報,孫權出了濡須口,曹丕馬上要禦駕親征。
曹植勸他:“西蜀諸葛亮才是心服之患,應該先平西蜀。
”曹丕不聽,一意要先滅孫權,被勸急了,擺下一句話:“你懂什麼?!争奪天下的權柄,你還是個雛兒!”掉頭就走。
曹植寫了一封長信,不但向兄長道歉,還把曹彰的陰謀一股腦托出,最後取出曹操送給他的寶刀,要上京獻刀,為國家再做貢獻。
來到洛陽,正趕上曹丕帶傷敗回。
曹丕心情本來已經不好了,又聽說到處謠傳他已經死了,邺下的老臣要擁立曹植繼位,并且皇後甄氏似乎也和曹植不幹不淨。
一怒之下,賜死甄氏,鸩殺曹彰(曆史上的曹彰是在上京朝見時病死的)。
曹植這時候來獻刀,曹丕冷笑:“我記得父親當年也給董卓獻過刀……”
于是欲殺曹植,多虧卞太後阻攔,才命令曹植七步成詩,做得出來就放他走,做不出來就殺頭。
這就是文學史上有名的《七步詩》的故事。
關于《七步詩》,有兩個版本。
一個版本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另一個版本是:“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向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聽了這詩,也感到悲傷,就把曹植給放了。
話劇的最後一幕,最為出彩。
描寫的是曹植去向曹操的陰魂哭訴兄長如何迫害他。
曹操找來曹丕質問,曹丕辯解說:“我怎麼會迫害兄弟呢?我不過是想磨練他而已。
”曹操和曹植一起罵:“撒謊!你以為七步成詩這麼簡單嗎?你也做一首試試!”沒想到曹丕真的能做,大意是:“豆杆在鍋下燒,最終化為青煙;豆子在鍋裡煮,最後卻端上祭台。
各人有各人合适的位置,何必要悲傷呢?”曹植服了,曹操也說:“你比我厲害,我不過逼逼袁家兄弟,你卻能威逼漢天子。
”曹丕潇灑地做了個手勢:“不,父親,那叫——禅讓!”
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敗死荊州,第二年中華三國聯盟之三國志黃巾風雲曹操去世,大廈傾倒,魏的各地又差點一塌糊塗,連大将臧霸都以為天下将亂,帶着青州兵擅自脫離防區。
曹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