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中立場堅定而受到劉焉的賞識,加上吳壹的妹妹也的确長的是國色天香(要不然劉備怎麼會後來娶這麼個寡婦做皇後呢?),所以劉焉才讓自己的兒子娶其過門。
陳壽的這個評價有株連之嫌。
第三件事情就比較離奇。
一向被後人認為是想當土皇帝、陰謀自立的劉焉,在獻帝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居然同留在長安的兒子劉範一起暗中和屯兵于郿的涼州集團的馬騰聯合起來,企圖進攻長安,誅殺李傕、郭汜。
這一招相當的冒險,因為如果不成功,留在長安的兩個兒子劉範、劉誕肯定會丢掉性命。
結果劉範、劉誕也确實因為馬騰的兵敗而喪命(見《三國志?劉焉傳》)。
前面兩件事情還算是比較好解釋,而這第三件事卻好象和後世對他的評價有點不相符。
進攻長安,誅殺李傕、郭汜,屬于勤王的義舉,難道陳壽對劉焉“遽造輿服,圖竊神器”的評價錯了?關于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從史料上來尋找答案。
據《三國志?許靖傳》注引《益州耆舊傳》記載:“初,韓遂與馬騰作亂關中,數與璋父焉交通信,至騰子超複與璋相聞,有連蜀之意。
”從這段記載看,劉焉和馬騰、韓遂一直就有聯系,關系應當不錯,因此劉焉和馬騰聯合進攻長安是有可能的;《後漢書?劉焉傳》中也記載:“興平元年,征西将軍馬騰與範謀誅李傕,焉遣叟兵五千助之,戰敗”,把時間也交代清楚了;那馬騰當時去進攻長安是什麼身份呢?據《三國志?馬超傳》記載:“漢朝以遂為鎮西将軍,遣還金城,騰為征西将軍,遣屯郿。
後騰襲長安,敗走,退還涼州。
司隸校尉锺繇鎮關中,移書遂、騰,為陳禍福。
騰遣超随繇讨郭援、高幹於平陽,超将龐德親斬援首。
”從這一段記載看,馬騰雖然是朝廷任命的征西将軍,但此時還要锺繇“移書遂、騰,為陳禍福”,說明馬騰與韓遂之間出了點問題。
到底馬騰與韓遂之間發生了什麼沖突呢?據《三國志?馬超傳》注引《典略》記載:“會三輔亂,不複來東,而與鎮西将軍韓遂結為異姓兄弟,始甚相親,後轉以部曲相侵入,更為雠敵。
騰攻遂,遂走,合衆還攻騰,殺騰妻子,連兵不解。
建安之初,國家綱紀殆弛,乃使司隸校尉锺繇、涼州牧韋端和解之。
”馬騰被韓遂打的連妻子都被殺了,可見力量削弱的嚴重程度。
把史料綜合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雖然馬騰有心勤王,但力量明顯不足,所以向劉焉求助。
而劉焉派出的僅僅是“叟兵”,根本就沒打算真心幫忙。
那還是派兵又是什麼意思呢?聯系到李傕、郭汜對待漢獻帝的态度,筆者認為可能性有這麼幾個:
首先,劉焉是希望馬騰與李傕、郭汜血戰一場,拼個你死我活。
一方面進一步削弱馬騰的力量,以免其勢力壯大,影響自己的發展,同時又擔心馬騰的力量太弱,不堪一擊,達不到讓其兩敗俱傷的目的,就派出幾千人馬來助威,讓李傕、郭汜有所顧及,也好讓馬騰全力以赴,而自己的損失又不會太大;其次,劉焉是想讓李傕、郭汜覺得漢獻帝始終是個累贅,與其讓漢獻帝留在身邊聽任天下諸侯勤王而不斷削弱自己,還不如一刀将其結果以初後患;第三,萬一馬騰要是打赢了,自己也可以撈個勤王有功的美譽,對于鞏固自己的地位,“陰圖異計”創造更好的條件。
一舉數得,其用心非常的陰險。
顯然,劉焉沒有顧及到兒子的生命。
可惜,最後的結果令劉焉非常的失望,馬騰戰敗,兒子也搭上了性命。
這時益州也出現了一件離奇的事情,一場無情的“天火”把劉焉精心制作的車具全部燒毀,同時大火殃及全城,不少老百姓的房子在這場火災中毀于一旦。
劉焉不得已把州治遷到了成都。
劉焉覺得非常的不吉利,也許在這個時候,劉焉的頭腦才逐漸清醒,感到自己的失策,“既痛其子,又感祅災,興平元年,癰疽發背而卒。
”終于是一命嗚呼。
(四)
陳壽對劉焉的評價是:“昔魏豹聞許負之言則納薄姬于室,劉歆見圖谶之文則名字改易,終于不免其身,而慶鐘二主。
此則神明不可虛要,天命不可妄冀,必然之驗也。
而劉焉聞董扶之辭則心存益土,聽相者之言則求婚吳氏,遽造輿服,圖竊神器,其惑甚矣。
”這個評價是非常中肯的。
劉焉一生,不惜犧牲自己的兒子,以達到自己割據一方,圖謀稱帝的野心,但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
他給劉璋留下的益州也是問題多多,難以收拾。
一方面在打擊賈龍勢力的同時,沒有很好地控制趙韪勢力的過度擴張,也沒有處理好趙韪勢力與東州士之間的關系,導緻後來趙韪勢力的叛亂,削弱了劉璋統治益州的主要力量;沒有處理好張魯與兒子劉璋的關系,使得雙方在自己死後最終反目成仇,導緻劉璋引狼入室,将益州拱手相讓送給了劉備。
從劉焉一生的情況看,他是一個陰險的野心家,同時卻也具備一定的能力,但終究不屬于如曹操、劉備、孫權之類的天下豪傑,在很多問題的處理上出現了緻命的失誤,顯得志大才疏,難逃失敗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