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代能臣——劉表

首頁
    《三國演義》二十一回“煮酒論英雄”時,曹操曾對當時的各路諸侯進行了一番點評。

    當談及荊州牧劉表時,曹操不屑一顧: “劉表虛名無實,非英雄也”。

    一千多年以來,人們對這個占據荊州長達十八年、号稱“八俊”之一的劉表的評價好象已經是蓋棺定論了。

    每當提及劉表,多以“虛有其表”、“有名無實”、“毫無作為”之類詞彙來概括。

    但當閱讀過《後漢書》、《三國志》等曆史資料以後,筆者得出一個截然不同的結論:劉表不但不是虛有其表,反倒是很有作為的一代能臣。

    那麼,曆史上的劉表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為什麼本文會稱他為一代能臣呢? 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今山東魚台東北)人氏,生于公元142年,卒于公元208年。

    論血緣,他屬于漢家皇室一族。

    年輕時就因為才華出衆而天下聞名,屬于後漢時期著名的清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号稱“八俊“之一,又分别屬”八友“、“八交”之一,稱号倒是不少,很明顯,劉表當時的名聲很大,也可以證明其才華出衆。

    十七歲時,劉表就曾向自己的老師、當時的南陽太守王暢提出:“奢不僭上,儉不逼下,蓋中庸之道,是故蘧伯玉恥獨為君子。

    府君若不師孔聖之明訓,而慕夷齊之末操,無乃皎然自遺于世!”。

    充分表明了自己與衆不同的獨特見解。

    青年時期,劉表沒有仿效當時流行的隐居山林的清流作風,而是積極地投身仕途,被大将軍何進辟為掾,後升為北軍中候。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原荊州刺史王睿被孫堅殺死,何進向朝廷推薦了劉表擔任荊州刺史,這也顯示出何進對劉表的偏愛及劉表的能力和才華。

    當時的荊州的形勢相當複雜。

    “江南宗賊盛,袁術屯魯陽,盡有南陽之衆。

    吳人蘇代領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長,各阻兵作亂”,而劉表卻是單人獨騎。

    面對如此混亂的局面,劉表顯得從容鎮定,沉着冷靜,并果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迅速穩定了局勢。

    首先,他争取了當地具有很大影響力的蔡、蒯兩大家族的信任和支持,并接受建議,“使(蒯)越遣人誘宗賊,至者五十五人,皆斬之,襲取衆多,或既授部曲”,一舉殲滅了宗賊勢力;後來他又奪取了襄陽、長沙、江陵等八郡,扭轉了荊州的混亂局面,劉表自己也晉升為荊州牧、鎮南将軍。

    經過幾年努力,劉表成為一個僅次于兩袁兄弟的一股強大勢力,“南收零、桂、北據汗川,地方數千裡,帶甲十餘萬”。

    講到這裡,誰還能說劉表是“虛有其表”呢?完完全全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實幹家! 劉表控制荊州以後,對于屬地的管理也是勵精圖治,有條不紊,貢獻良多,體現出一個一代能臣的本色,把荊州治理得有聲有色,之前“人情好擾,加以四方震駭,寇賊相扇,處處糜沸”的荊州,變成了“萬裡肅清”的東漢後期最後一片樂土。

    在對外問題上,劉表采取了擁兵自重的正确政策,盡量避免發生大的沖突,以免造成老百姓流離失所、生靈塗炭;在經濟上,劉表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