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代能臣——劉表

首頁
    有效利用了當地各大家族的勢力,推行了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農業生産得到了很大的恢複和發展,荊州地區的百姓“大小鹹悅而服之”。

    對劉表的這種評價,莫說是在後漢軍閥混戰時期,就是在局面相對平靜的三國鼎立時期,也是獨一無二,是别人所無法得到的;劉表“起立學校,博求儒術”,對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由于政局穩定,各方人才紛紛從各地遷往荊州,人數數以千記,其中既有象水鏡先生司馬徽這樣的名流,也有象徐庶、石廣元等青年才俊,甚至還有後來大名鼎鼎諸葛亮等。

    試問,一個虛有其表之人能有如此輝煌的政績嗎?如此的“愛民養士,從容自保”,難道是一個虛名無實者所能做到的嗎?可以這樣說,劉表的确是一代能臣,他的有效管理讓各路諸侯羨慕不已,對于其治理下的荊州都是垂涎欲滴。

    魯肅就曾經對孫權這樣評價荊州:“沃野千裡、士民殷富”,這也算是對劉表恰如其分的評價了。

     後世研究者在評價劉表時往往指責他善善不能用,惡惡不能去,主要是指兩個方面。

    一是說在荊州集中了很多能人名士而劉表卻棄之不用。

    謬矣!史載,凡是從外地遷來荊州的士人,劉表都是“安慰赈瞻,皆得資金”,非常禮遇。

    對于一些能人名士,劉表也是禮賢下士,求才若渴的。

    象對待司馬徽,就曾多次派人請其出仕,甚至親自出馬相邀。

    見到司馬徽以後,劉表不惜在田間與其交談,全然沒有擺出一副荊州牧的架子,其心可謂誠矣!若說劉表不用人才,那麼倒要反問一句:思賢若渴的劉備在荊州呆了七年,不也沒有挖走司馬徽嗎?!為什麼隻對劉表大加指責而對劉備卻是不論一言呢?再者一說,如果劉表沒有在荊州廣納人才,那他把荊州治理的如此有聲有色,就憑當初單人獨騎闖荊州的一個人?還有第二種指責,說劉表沒有重用劉備,這個說法其實是太不了解劉備造成的。

    試問象劉備這樣的人能用嗎?從某個角度來說,劉備和呂布沒有多大區别,都是背主之臣。

    我們可以數數看,劉備投靠過多少人,又有幾次能做到善始善終的?!也許劉表就是看出了這一點才有意而為的,這個決定沒有錯! 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劉表也不例外。

    在繼承人的問題上,劉表的确顯得優柔寡斷,造成了内部的不團結,影響了政局的穩定。

    不過,這是連曆史上很多英明的君主都會出現的錯誤,不能單單成為指責劉表的理由,也無損于劉表一代能臣的地位。

     綜觀劉表一生,其所作所為沒有超出人臣的範疇,完全可以稱之為一代能臣。

     至此,筆者不禁産生了另外一個疑問:很多研究者對于曹操、劉備、孫權這些素有政治野心、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所謂英雄贊譽有加,而對劉表這種毫無野心、隻想守土安邦的能臣嗤之以鼻。

    難道為一己之私而緻生靈塗炭才能稱之為英雄而贊其胸有大志,那些隻能保一方平安而無稱霸野心之就可以說是毫無作為嗎?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