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基諾族與諸葛亮

首頁
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基諾山一帶,居住着一個少數民族:基諾族。基諾族是中國于1979年最後确認的少數民族,人口不足3萬人,被列為全國22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基諾族自稱“基諾”,意為“舅舅的後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基諾族信仰原始宗教,相信萬物有靈,崇拜自然,崇拜祖先。有趣的是,這個民族非常崇拜三國時期蜀漢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基諾族的很多習俗都與諸葛亮有關。基諾人住的幹欄型建築,斜面屋頂上蓋的是杉樹皮或茅草,屋頂的形狀是帽形,基諾人叫這種帽形屋頂為“孔明帽”。基諾族男子常穿一件無領對襟黑白花格小褂,背上都繡有六寸見方、形如日月或鳥獸的圖案或花紋,基諾人稱之為“孔明印”。還有很多的民族民間傳說,也少不了提到諸葛亮。

    為什麼基諾族與諸葛亮有如此緣分呢?這是怎麼回事呢?根據基諾族的民間傳說,基諾族的祖先是三國時期蜀漢軍隊的一支小部隊。相傳三國時,諸葛亮率軍“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與雍闿、孟獲的叛軍激戰。有一天,因為長途行軍,連續作戰,諸葛亮命令部隊在一片樹林中休息。由于太過疲勞,一部分軍士竟然沒能聽到出發的号令,等他們醒來時,大部隊早已出發。于是他們急忙追趕,前面出現一條大河,擋住了他們的去路,而諸葛亮的大部隊就在河流的對岸。為嚴明軍紀,諸葛亮決定不派船接他們過河,同時留下一點茶種、棉籽和糧食,讓他們就地安居。士兵們非常痛苦,為表達對自己行為的悔恨,他們就按諸葛亮帽子的樣式在當地建起了房屋,并稱之為“孔明帽”;後來基諾人在自己的衣背中刺繡上諸葛亮的八卦印,以示崇敬和懷念,稱為“孔明印”。而這一部分的蜀漢軍人就是基諾族的祖先。

    按陳壽《三國志》及相關史料記載,諸葛亮南征“七擒孟獲”之時,足迹遍布今天的四川、貴州、雲南大部地區,最遠到達緬甸東北部。除了鎮壓叛亂以外,對這一地區的經濟發展也發揮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除了基諾族之外,雲南的很多少數民族地區,至今還流傳着不少關于諸葛亮的傳說。如佤族的祖先蓋房子、編籮筐,相傳就是諸葛亮教的,稻種也是諸葛亮給的。由此看來,諸葛亮南征之舉,對于各族經濟文化的發展、民族之間的融合,都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