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的人都記得這首主題歌: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詞的作者是誰呢?要說起來,這道題目好象是非常簡單的。我想大概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會回答: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一般的三國愛好者會回答:毛宗崗。其實,這兩個答案都是錯誤的。這個問題不但能難倒一般的讀者和三國愛好者,據《三國演義》研究會會長劉世德先生在一部著作中介紹,就連一些娴熟古典詩詞的老先生都回答不上來。第一種回答羅貫中的,隻要去翻翻羅貫中原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就會發現:書中根本就沒有這首詞;第二種回答也不對,在毛本《三國演義》卷首的确有這首詞,但因此就認為是毛宗崗所做,那又大錯特錯了。
賣了這麼久的關子,這首詞的作者到底是誰呢?這首詞出自《曆代史略十段錦詞話》,作者是明代文學家楊慎。楊慎(1488~1559),字用修,别号升庵,自稱“博南山人”、“金馬碧雞老兵”。四川新都人,明代著名的文學家、學者。楊慎出生于書香門第,是湖廣提學佥事楊春之孫,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楊廷和之子。自幼聰明好學,七歲習文,十一歲作詩,明正德六年(1511)高中狀元,是四川省明朝唯一的狀元,是年年僅二十四歲。楊慎由于禀性剛毅,一生仕途坎坷,颠沛流離。三十六歲時因為得罪了明世宗朱厚熄,先是被廷杖幾乎緻死,後被明世宗下令充軍雲南永昌衛(今雲南保山縣)。最後死于戍所,終年七十二歲。
楊慎雖然一生不得志,郁郁而終,但其在中國文化史上卻是占有重要地位的。他不僅精通經、史、詩、文、詞曲、音韻、訓诂、金石、書畫,而且對天文、地理、生物、醫學等也有很深的造詣。四川省圖書館所編《楊升庵著述目錄》達298種。《明史》本傳曰:“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本文前面提到的這首詞就出于《曆代史略十段錦詞話》第三段,是楊慎晚年在雲南時期的作品。關于這首詞的内容,後人點評頗多,評價很高,後來清初毛宗崗父子便把它移植到《三國演義》卷首,更是令這首詞名揚世界,結果反倒使人誤以為是毛氏所作,不記得其真正的作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