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呂布殺丁原的另外兩個可能

首頁
    呂布殺害丁原投靠董卓,是一件臭名卓著的曆史事件,不但是史料記載中呂布“輕狡反複,唯利是視”(見陳壽《三國志?呂布傳》)的開始,而且也成為文學作品和民間傳說中呂布“三姓家奴”惡名的起因。

     本文無意為呂布翻案。

    隻是想通過一些曆史記載和複雜的曆史背景之後看看這個曆史事件發生的另外一些可能性。

     呂布(?---公元198年),五原郡九原(今内蒙古包頭市西北)人,早年就因為骁勇在并州當差。

    并州刺史丁原擔任騎都尉後,任命呂布為主簿。

    這是史料記載中呂布所擔任的第一個較為高級的職位。

    這個職務對呂布來說顯得比較有趣。

    主簿是東漢三國時期中央和州郡長官所屬屬官,其職為主管文書,協助處理事務。

    很明顯這是個文職。

    而我們從呂布一生骁勇善戰、缺乏政治頭腦的表現來看,這個職務似乎有點專業不對口,在這個崗位上呂布能發揮多大的能力尚屬疑問。

    《三國志?呂布傳》注引《英雄記》中是這樣介紹丁原的:“原字建陽。

    本出自寒家,為人粗略,有武勇,善騎射。

    為南縣吏,受使不辭難,有警急,追寇虜,辄在其前。

    裁知書,少有吏用。

    ”從這段記載看,丁原基本上屬于一介武夫,能否做到知人善任也是一個疑問。

    雖然《三國志?呂布傳》說丁原對呂布“大見親侍”(《後漢書?呂布傳》中亦雲“甚見親侍”),但呂布的态度如何這也是值得懷疑的。

    而此時張遼擔任的職務已經是從事,比呂布的職位要高一級。

    但不管怎麼說,呂布邁入仕途不久,就算對丁原有點什麼不滿,也不會過早的表露出來,因此,筆者提出一個疑問:丁原對呂布真的就是“大見親侍”嗎?會不會存在這樣的一種可能性:因為丁原沒有重用呂布而導緻呂布的不滿,最終在董卓的利誘之下殺害丁原呢?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亂政。

    為消滅異己,董卓指使呂布把時任執金吾的丁原殺死,開始控制朝政,造成天下大亂的局面。

    董卓用了什麼手段離間了原本關系親密的丁原、呂布呢?陳壽的解釋非常的含糊。

    《三國志?董卓傳》中說:“卓又使呂布殺執金吾丁原,并其衆”;在《三國志?呂布傳》中也隻是說:“卓以布見信于原,誘布令殺原”。

    到後來南北朝範晔大概也沒有相關資料作為佐證,因此在《後漢書?呂布傳》也隻能跟随陳壽的說法,寫上了“董卓誘布殺原而并其兵”。

    宋代的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也隻能是說:“卓又陰使丁原部曲司馬五原呂布殺原而并其衆,卓兵于是大盛”既然在正史中沒有直接說明呂布誅殺丁原的直接原因。

    我們不妨通過這些正史和野史的記載中了解一下當時複雜的曆史背景,以求尋找出一個大緻的答案。

     董卓接到大将軍何進的命令趕至途中之時,洛陽的形勢已經是非常的混亂:何進遇刺、宦官被殺、少帝及陳留王劉協倉皇出逃。

    董卓是第一個找到少帝及陳留王劉協并把他們帶回洛陽的。

    此時的董卓身兼前将軍、斄鄉侯、并州牧等職務,是赫赫有名的封疆大吏、朝廷重臣。

    此次又勤王有功,自然倍受關注和推崇。

    面對洛陽的混亂局面(當時進京的部隊共有八支之多),董卓展示了自己非凡的應變能力。

    《九州春秋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