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章 關東州郡起兵

首頁
    《三國志·武帝紀》、《後漢書·袁紹傳》曰:曹操至陳留,散家财,并得陳留孝廉衛茲資助,中平六年(189)十二月,起兵于己吾縣,衆有五千人。

    初平元年(190)正月,後将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劉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等同時俱起,衆各數萬,推袁紹為盟主。

    袁紹自号車騎将軍,領司隸校尉。

    曹操行奮武将軍。

     關于曹操起兵的情況,查看一下其它書傳,可以知道得詳細一些。

    《三國志·張邈傳》曰:張邈少以俠聞,振窮救急,傾家無愛,士多歸之,與曹操、袁紹為友。

    拜騎都尉,遷陳留太守。

    董卓之亂,張邈與曹操首舉義兵。

    《三國志·衛臻傳》注引《先賢行狀》曰:衛茲不為激詭之行,不徇流俗之名;明慮淵深,規略宏遠。

    董卓作亂,曹操到陳留,始與衛茲相見,遂同盟,計興武事。

    衛茲曰:“亂生久矣,非兵無以整之。

    兵之興者,自今始矣。

    ”《後漢書·曹騰傳》曰:曹操起兵,曹嵩不肯相随,乃與少子曹德疾避亂琅邪。

    據此,我們可以判斷,曹操到陳留,與張邈、衛茲同盟,首舉義兵。

    曹操不得曹嵩支持,隻能散部分家财,另加張邈、衛茲之助,得據陳留己吾縣,有衆五千人。

    袁紹等州郡俱起,衆各數萬,其中有張邈。

    張邈的數萬兵應是其與曹操、衛茲結盟共有的兵力。

    曹操據一縣,兵五千,張邈擁一郡,其兵應該多于此數,衛茲兵也不會少于此數。

    張邈應為三人同盟的盟主。

    張邈的兵若不是結盟共有的而是自有的,那說明他的實力更強了。

    《三國志·高柔傳》曰:高柔,陳留圉縣人也。

    曹操據兖州,高柔謂邑中曰:“今者英雄并起,陳留四戰之地也。

    曹将軍雖據兖州,本有四方之圖,未得安坐守也。

    而張府君先得志于陳留,吾恐變乘間作也,欲與諸君避之。

    ”衆人皆以張邈與曹操善,不以為然。

    說明張邈最初在陳留起兵時是首領,曹操居其下。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張邈是陳留太守,握有陳留郡的實權,曹操的資曆雖不在牧守下,但他是棄官東歸的,兩手空空,沒有據點,尋求依附是很自然的事情。

    義兵首領皆是具有州郡的人物,袁紹奔冀州,董卓拜其為勃海太守,并封侯。

    袁術亡魯陽,帶着将軍的銜,後得孫堅,占有南陽郡。

    袁紹做了盟主,才以曹操行奮武将軍,不過是一個空号。

    在諸義兵首領中,曹操可能還排不上去,排上的話,也是列後的。

    張邈、曹操、衛茲最先起兵,而後又列入諸義兵中,說明他們以小盟又加入到以袁紹為盟主的大盟中了。

    袁紹等起兵後,張邈與弟張超會劉岱、孔伷、橋瑁等于酸棗,又結同盟。

    張邈這番活動是欲自強。

    在袁紹的大盟下,張邈似乎已是第二号人物了。

    他見袁紹有矜色,責之。

    袁紹不欲張邈強,讓曹操殺之。

    曹操要從中漁利,故未從。

    後曹操見張邈等不能成事,遂離開酸棗,投河内袁紹。

    曹操在自己的謀劃和袁紹的支持下,先占東郡,後領兖州,這才有了地盤,而張邈卻無甚發展,反受制于人,故他要伺機謀求自立。

    這些都是後話。

     靈帝末,黃巾餘黨郭太複起白波谷,衆十餘萬,時破河東。

    董卓擊之不克,又聞東方起兵,甚懼,乃鸩殺弘農王,欲遷都長安。

    太尉黃琬、司徒楊彪及河南尹朱俊等都反對遷都。

    董卓恨之,罷黃琬、楊彪,然貪朱俊名重,乃表遷太仆,為副相國。

    朱俊固辭不受。

    周毖、伍瓊亦反對遷都。

    董卓怒曰:“卓初入朝,二君勸用善士,故卓相從,而諸君到官,舉兵相圖,此二君賣卓,卓何用相負。

    ”遂收斬二人(《後漢書·董卓傳》)。

     袁紹、王匡屯河内,袁術屯魯陽,孔伷屯颍川,韓馥屯邺縣,張邈、劉岱、橋瑁、袁遺等屯酸棗。

    王匡遣兵屯河陽,将圖董卓。

    董卓遣疑兵從平陰渡,而潛遣銳卒從平縣渡,繞擊其後,大破之。

    董卓随即遷天子并盡徙洛陽百姓于長安,死者遍野。

    他自率兵留屯洛陽,燒殺搶掠。

     時皇甫嵩領兵三萬屯扶風,與京兆尹蓋勳相謀,欲讨董卓。

    董卓懼,乃征皇甫嵩為城門校尉,蓋勳為議郎。

    皇甫嵩長史梁衍曰:“漢室微弱,董卓專權。

    今征将軍,大則危禍,小則困辱。

    今卓在洛陽,天子來西,以将軍之衆迎接至尊,奉令讨逆,袁氏逼其東,将軍迫其西,此成擒也!”(《後漢書·皇甫嵩傳》)皇甫嵩若兵出扶風,半日即抵長安,但他未從,而就征。

    蓋勳衆弱不能獨立,亦就征。

    皇甫嵩一到長安,便被收監。

    其子皇甫堅壽素與董卓相善,遂投奔董卓,向之求情。

    董卓乃下令釋之,改任議郎,尋遷禦史中丞。

    蓋勳失意,不久病卒。

    董卓死後,皇甫嵩遷車騎将軍、太尉等職,李傕、郭汜亂政時病故。

    有人诘其智勇不終,範晔則稱其赴履危亂,不貪功名,終以善終,難能可貴。

     聞山東起事,長沙太守孫堅舉兵北上。

    荊州刺史王睿素遇孫堅無禮,孫堅過而殺之。

    南陽太守張咨聞孫堅至,不與軍資,孫堅怒而斬之。

    孫堅至魯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