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章 關東州郡起兵

首頁
    陽,投為袁術麾下。

    袁術得據南陽,使孫堅屯魯陽。

    孫堅字文台,吳郡富春人,孫武之後。

    黃巾起,為朱俊佐軍司馬;涼州亂,為張溫參軍事,以董卓不遜,欲張溫斬之,張溫未從。

    軍還,出為長沙太守,封烏程侯。

     諸軍畏董卓兵強,莫敢先進。

    曹操乃引兵西進,欲據成臯。

    張邈遣衛茲分兵随之。

    曹操到荥陽汴水,遇董卓部将徐榮,與戰不利。

    曹操中箭,衛茲陣亡,死傷慘重。

    曹操到酸棗,為諸将畫策:袁紹引河内之衆臨孟津;酸棗諸将守成臯,據敖倉,塞轘轅、大谷,全制其險;袁術率南陽之軍經丹水、析縣入武關,以震三輔:三軍皆高壘深壁,勿與戰,益為疑兵,示天下形勢,以順誅逆,可立定也。

    張邈等不能用。

    曹操的計策是可行的,隻是他尚缺乏号召的實力和威信。

     以張邈為首的酸棗諸軍是表現最差的,說袁紹也膽怯可能不準确。

    袁紹作為盟主,進屯河内,應該說是一馬當先了。

    王匡進逼董卓,按理是承袁紹旨。

    《三國志·文帝紀》注引《典論》帝《自叙》曰:兖豫之師戰于荥陽,河内之甲軍于孟津。

    董卓遂遷大駕,西都長安。

    兖師應為曹操,豫師為孔伷,河内之軍該指袁紹、王匡。

    同盟不過是個松散的組織,成員各有心腹事,袁紹難做到令行禁止,就别說曹操了。

    王匡、曹操相繼失敗也勢必要影響義軍的鬥志。

    曹操離開酸棗,到揚州一帶招募兵馬,後進屯河内,與袁紹會合。

    酸棗諸軍食盡而散。

     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漢景帝子魯恭王之後;姿貌甚偉,知名海内,受黨锢迫害;黨禁解,事大将軍何進。

    《三國志·劉表傳》曰:靈帝崩,劉表代王睿為荊州刺史。

    《後漢書·劉表傳》曰:孫堅殺王睿,诏書以劉表為荊州刺史。

    前者略,不知劉表是怎樣任的;後者詳,說明是朝廷任的,而朝廷為董卓把持,朝廷之任,實際就是董卓之任。

    但我對後者有些懷疑,劉表可能不是董卓任的,而是袁紹任的。

    劉表若是董卓遣來,袁術、孫堅會堅決拒之,不會有什麼猶豫。

    孫堅殺王睿,袁術近水樓台,他不自取荊州,等董卓來安排,不大合邏輯。

    義軍有盟,袁紹為盟主,袁紹有所謂的表封表拜的權力,袁術若自行其是,必然要冒犯袁紹,所以他在等袁紹的安排,即望袁紹能讓他遂心。

    但袁紹卻遣劉表入荊州,這讓袁術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拒之背盟,聽之則無利。

    袁氏兄弟的矛盾應該是由此而生。

     《三國志·臧洪傳》曰:劉岱、孔伷、張邈、橋瑁、張超等在酸棗設壇結盟,共推臧洪操盤歃血盟誓。

    裴松之批語曰:于時此盟止有劉岱等五人而已。

    《魏氏春秋》橫内劉表等數人,皆非事實。

    劉表保據江漢,身未嘗出境,何由得與臧洪同壇而盟乎?裴松之認為《魏氏春秋》的說法不符合事實,其一是會盟止有五人,劉表等必不在内;其二是劉表在荊州,未嘗出過境。

    我認為《魏氏春秋》的說法可能符合事實,其一是《臧洪傳》說得很清楚,會盟不止五人,故劉表可能在其内,曹操随張邈,亦有可能在其内;其二是會盟是由張邈、張超兄弟發起的,緊随袁紹的大盟之後,酸棗諸軍基本就是會盟的成員,孫堅約在此時殺的王睿,故劉表很可能還未赴荊州。

    《三國志·劉表傳》及注引《漢晉春秋》曰:曹操挾獻帝都許,劉表雖遣使貢獻,然北與袁紹相結。

    治中鄧羲谏劉表與袁紹斷,劉表曰:“内不失貢職,外不背盟主,此天下之達義也。

    治中何獨怪乎?”劉表不想背盟主袁紹,說明他參加了義軍。

    他若是初平元年(190)正月參加義軍,也就完全有可能與張邈等結盟。

    當然這是一種推測,劉表像孫堅後為義軍成員也是可能的。

    劉表曾受黨锢迫害,袁紹則營救過受黨锢迫害的人,後二人皆事大将軍何進(劉表以大将軍掾為北軍中候,袁紹以大将軍掾為侍禦史)。

    據此,我認為袁紹任劉表是說得通的。

     《後漢書·袁術傳》曰:劉表到荊州,上袁術為南陽太守,袁術又表孫堅為豫州刺史。

    我在這裡提及的是時間次序,至于劉表上袁術為太守,我僅順便一說,袁術為後将軍,不大會接受。

    因靈帝末,刺史提在郡守上,擁一州軍政大權,部分刺史改為牧(注一)。

    袁術要做得是牧伯,他後來便自為揚州牧、徐州伯。

    《三國志·許靖傳》曰:關東州郡起兵,禦史中丞許靖出奔豫州刺史孔伷,孔伷卒,依揚州刺史陳溫。

    由以上兩條可知:劉表到荊州,孔伷死,袁術以孫堅為豫州刺史。

    袁術不得袁紹以其據荊州,故趁孔伷死,自占豫州,以免再落後。

    後袁紹遣周昂為豫州刺史,與袁術争。

    二袁矛盾激化,兵戎相見,義軍同盟開始向割據演變。

     袁紹、韓馥等以獻帝受制于董卓為由,謀立宗室幽州牧劉虞為帝。

    曹操和袁術皆反對。

     孫堅率荊豫兵,與董卓軍數戰。

    初平二年(191)二月,董卓終不敵,棄城西走,屯黾池。

    孫堅進洛陽,清理廢墟,分兵出函谷關,乘勝追擊。

    袁紹遣周昂襲豫州,孫堅遂停止西進,回屯魯陽。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