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章 智勇鬥荊州

首頁
    代人》)。

    管辂和榮格認為夢是通過象征在揭示生命的秘密,二人之夢顯兇兆,宜避之,二人不悟而喪命。

    關羽之夢若真,說明他看出了兇兆,然軍令不能違,故冒死出征。

    若可自行其事,他想必要在一覺好夢醒來才會披挂上馬的。

    若真是自行其事,他自然要對失敗負全部責任,恐劉備不會誓要為其複仇了。

    劉備同曹操相拒漢中時,南陽守将侯音等反,與關羽連和。

    曹仁奉命自樊城回讨,數月後滅之,還屯樊。

    這應是關羽進攻的好時機,他未行動,大概是因漢中戰役未見分曉而未得到命令的緣故。

    劉備很可能是在即得漢中便命孟達、劉封取房陵、上庸時令關羽攻襄陽的。

     劉備占漢中未必不是偶然,失荊州不見得就是必然,或者說二役得失,偶然必然是參半的。

    所以出現這樣闖運的情況,是因為劉備對外界和自身的認識不夠清楚。

    劉備數年間獲取了大量實地,與此相應,是缺兵少将。

    劉備入蜀,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駐守荊州,這班人馬是堪當重任的。

    劉備進軍成都,感到實力不足,故抽調荊州一部主力增援。

    正是這一主力西進,才使孫權得以輕取三郡。

    劉備下兵争之,聞曹操占領漢中,不得已向孫權妥協,回保益州。

    劉備若知道孫權暗降曹操,敵友牽手,别說不會讓關羽向襄陽,自己都可能不會去漢中。

    《三國志·劉備傳》注引《典略》曰:劉備稱漢中王,于是起館舍,築亭障,從成都至白水關,四百餘區。

    《三國志·陳群傳》曰:陳群谏曹睿罷治宮室,曰:“昔劉備自成都至白水,多作傳舍,興費人役,太祖知其疲民也。

    ”劉備春風得意,因而顧此失彼。

    這一時期對劉備來說,據有荊益已是巨大的收獲,當務之急應該是充實力量以穩固之,以打有把握之仗。

    劉備沒有搞清這些問題,故未能看準時機,作好準備。

     劉備過高看待了關羽,隻曉其忠義勇猛,未見其剛愎狹隘。

    劉備知道張飛好鞭笞部下,常告誡他刑殺過多,是取禍之道。

    劉備未将漢中大任交給張飛,而與魏延,可能就是擔心其有失。

    諸葛亮等許多人都十分清楚關羽的短處,隻是有所顧忌不便直言。

    曹操、孫權及其群下也都很了解關羽的弱點。

    劉備這次在知人善任上多少犯有錯誤。

    退一步而論,劉備若能及時遣張飛、趙雲等為關羽分守南郡,或命劉封、孟達适時東進,協助關羽,或親往白帝城,相機指揮,以備不虞,興許會避免噩運。

     關羽進兵,圍曹仁于樊城,困呂常于襄陽。

    曹仁使龐德屯樊北牽制關羽。

    曹操遣于禁救曹仁。

    八月,秋雨連日,漢水暴溢,平地數丈,于禁、龐德三萬餘衆皆沒。

    關羽乘舟盡虜之,于禁降,龐德不降被殺。

    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芳皆降。

    于禁等衆被送至江陵囚禁。

    大水欲上城垛,關羽督舟兵圍攻。

    曹仁隻剩數千人馬,或說棄走,或言固守以待。

    曹仁乃發誓,要血戰到底。

     關羽氣勢大盛,威震中原。

    梁、郏、陸渾民苦力役反叛,連關羽。

    曹操欲徙許都以避其銳。

    司馬懿和蔣濟曰:“于禁等為水所沒,非戰攻之失,于國家大計未足有損。

    劉備、孫權外親内疏,關羽得志,權必不願也。

    可遣人勸權襲羽後,許割江南封之,則樊圍自解。

    ”(《三國志·蔣濟傳》)曹操從之,遣使詣孫權,又令徐晃救圍。

     其實這時,孫權正在同呂蒙密謀襲取南郡的計劃。

    魯肅在時,呂蒙就曾向孫權陳計曰:“令孫皎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蔣欽将遊兵萬人循江上下,應敵所在,蒙為國家前據襄陽,如此,何憂于操,何賴于羽?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複,不可以腹心待也。

    今羽所以未便東向者,以至尊聖明,蒙等尚存也。

    今不圖之,日後坐老,欲複陳力,其可得耶?”(《三國志·呂蒙傳》)孫權深納之。

    在東吳,呂蒙是繼周瑜、魯肅之後,又一位傑出的将領。

     起初,孫權曾勸呂蒙、蔣欽讀書,呂蒙以軍務在身推托。

    孫權固說之,呂蒙遂開始就學,笃志不倦。

    後魯肅屯陸口,嘗過尋陽呂蒙駐地,因尚輕視之,不想停頓,有人勸曰:“呂将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顧之。

    ”魯肅遂往見之。

    呂蒙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将何計略以備不虞?”魯肅随便應曰:“臨時施宜。

    ”呂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淩人。

    今與為對,當有良策。

    ”遂密畫五策。

    魯肅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三國志·呂蒙傳》及注引《江表傳》)魯肅對關羽,過于委曲求全,及呂蒙對之,則是陽奉陰違。

     關羽北上,呂蒙看到機會來臨,遂上疏孫權曰:“羽讨樊而多留備兵,必恐蒙圖其後故也。

    蒙常有病,乞分士衆還建業,以治疾為名。

    羽聞之,必撤備兵,盡赴襄陽。

    大軍浮江,晝夜馳上,襲其空虛,則南郡可下,羽可擒也。

    ”(《三國志·呂蒙傳》)呂蒙遂稱病笃,孫權召還之。

    關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前線。

    呂蒙經蕪湖陸遜駐地,陸遜求見曰:“關羽接境,如何遠下,後可無憂乎?”呂蒙曰:“誠如君言,然我病笃。

    ”陸遜曰:“羽矜其骁氣,欺淩于人。

    始有大功,意驕志逸,但務北進,未嫌于我,相聞君病,必益無備。

    今出其不意,自可擒制。

    ”(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