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章 易霸為王的魏文帝曹丕

首頁
    延康元年(220)春,曹丕遷丞相,領冀州牧,襲魏王。

    曹丕字子桓,天資文藻,博聞強識,善弓馬劍術。

    前面說過,靈帝熹平五年(176),沛國言黃龍見谯縣,光祿大夫橋玄問太史令單飏:“此何祥也?”單飏說:“其國後當有王者興,不及五十年,亦當複見。

    天事恒象,此其應也。

    ”橋玄遂認為曹操将是安定亂世的命世之才,并以家室相托。

    是歲距單飏之說四十五年,果又言黃龍見谯縣。

    曹丕遂圖謀代漢之事。

    東漢盛行圖谶,謂龍為君象。

    劉備、孫權稱尊皆以黃龍等出現為符瑞。

    夏,魏吳發生沖突,曹丕從邺縣出兵南征。

    中郎将霍性上疏谏曰:“今始創基,便複起兵,兵者兇器,必有兇擾,擾則思亂,亂出不意。

    誠願大王深謀遠慮。

    ”(《三國志·文帝紀》注引《魏略》)曹丕怒其愚腐,殺之。

    秋至冬,因孫權又遣使稱臣,曹丕經谯臨淮而返,最後停駐許都西颍陰縣界。

    他是借機出征,實欲逼迫獻帝退位。

     太史丞許芝向曹丕條呈魏當代漢的谶緯曰:“黃龍見,此帝王受命之符瑞最著明者也。

    《春秋玉版谶》曰:‘代赤者魏公子。

    ’《春秋佐助期》曰:‘漢以許昌失天下。

    ’故白馬令李雲上事曰:‘許昌氣見于當途高,當途高者當昌于許。

    ’當途高者,魏也;魏者,兩觀阙是也;當道而高大者魏。

    魏當代漢。

    今魏基昌于許,漢征絕于許,乃今效見。

    ……”(《三國志·文帝紀》注引《獻帝傳》)群臣紛紛上書,表示擁戴。

    曹丕是在以武力為後盾,炮制理論根據。

    這是三個主要的流行的谶緯:黃龍出現,此魏當代漢者一。

    按五行說,漢為火德,魏為土德,赤火焚盡化為黃土,此魏當代漢者二。

    李雲桓帝時坐直谏死。

    安帝、順帝時,廣漢人楊厚精通圖谶之術,常被征召出消救災異之法,弟子董扶、任安、周舒等皆有名。

    有人問周舒曰:“《春秋谶》曰‘代漢者當途高’,此何謂也?”周舒曰:“當途高者,魏也。

    ”(《三國志·周群傳》)此語遂私傳。

    任安弟子杜瓊解釋此語曰:“魏,阙名也,當途而高,聖人取類而言耳。

    ”(《三國志·杜瓊傳》)這些谶語是說:漢将以許縣昌盛而亡,當途高者則将以許縣昌盛而代漢。

    代漢者當途高,即代漢者為道路中的高物。

    皇宮門前兩旁供觀望和發布政令的巍然建築稱阙,因巍同魏而又稱魏阙,或單稱魏。

    此魏當代漢者三。

    袁術在“代漢者當途高”中找到了“途”同于其字公路之“路”的解釋,自以為當之,便據為僭号的一個符瑞。

    曹操遷獻帝都許縣,據魏郡為基,建築銅雀台,稱魏公、魏王,大概就是在按圖谶索骥,以求登基。

     獻帝已經習知權力更疊之事,自己尚能苟安,則繼續恭敬曹氏為桓文,曆數已盡,可仿效堯舜,可别不識天命,去步桀纣的後塵。

    見曹丕陳兵問鼎,獻帝知道末日已到,于是召三公九卿,告祠祖廟,然後向曹丕下禅位冊诏曰:“昔帝堯禅位于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歸有德。

    漢道陵遲,宇内颠覆,賴武王神武,清定區夏,保乂皇家。

    今魏王欽承前緒,光于乃德,恢文武之大業,昭爾考之弘烈。

    皇靈降瑞,人神告征,追踵堯典,敬遜爾位。

    ”(《三國志·文帝紀》及注引《漢紀》、《獻帝傳》)曹丕辭讓三四乃受禅即位,易漢為魏;谥父曹操為太祖武德皇帝,曹操終于在死後登上帝位;以河内山陽縣萬戶奉獻帝為山陽公,位在諸侯王上,上書不稱臣,受诏不拜,以天子之禮郊祭。

    魏明帝青龍二年(234),山陽公死,谥孝獻皇帝。

    曹操、曹丕父子如貓戲鼠玩弄獻帝,未想傳世二三,便被司馬氏鷹隼叼雞盡捕其後。

     黃初元年(220)冬,曹丕遷都洛陽,解九州,對官爵、郡縣多所改易。

    二年(221)春,改許縣為許昌。

    以長安、洛陽、許昌、邺縣、谯縣為五都。

     曹操執政時,已罷閹人為重官。

    曹丕稱帝後,又禁後族親政。

    可以說,曹氏父子基本鏟除了宦官、外戚得勢妄為的現象,但是,他們并未能妥善解決集權與分封、集權與專制這些政治制度問題,或者說他們最後明顯傾向的仍是集權專制(注一)。

     秦漢以集權專制替代了周朝的分封制,開後代王朝集權專制的先河,分封制則往往徒具虛名。

    集權專制利于國家統一治理,利于帝王個人意志暢行無阻,但會使社會僵化停滞,腐敗衰落;分封利于諸侯自治、競争,利于賢才俊傑展現能識,但會使社會動蕩不安,戰亂頻仍。

     曹丕繼續削弱分封的動機與漢帝沒什麼兩樣,就是要避免宗親垂涎王權。

    在他看來,曹彰、曹植等已對王權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曹丕、曹彰、曹植、曹熊依次為曹操卞皇後所生,曹熊早卒。

     曹植字子建,出言為論,下筆成章,曹操甚寵之,建安十六年(211),封平原侯,十九年(214),徙封臨菑侯。

    曹操南征,曾使其留守邺縣,有立嗣之意。

    曹植以丁儀、丁廙、楊修等為羽翼,日漸任性傲慢。

    曹操狐疑,慮及袁紹、劉表廢嫡立庶之變,終立曹丕,并誅楊修。

    曹彰字子文,酷尚武功,志為猛将,二十一年(216),封鄢陵侯。

    代郡烏桓反,曹彰為将平之。

    時曹操與劉備争漢中,召曹彰至。

    曹操撤兵東還,留之長安。

    曹操至洛陽得疾,召之。

    曹彰至,曹操已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