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睿,字元仲,有岐嶷之姿,曹操異之。
曹睿頗具斷識。
曹丕初即位,因谷價昂貴,廢除五铢錢,以糧食和絲帛代替錢币。
此後,巧僞漸多,競以濕谷薄絹購物獲利,雖處嚴刑,不能禁止。
曹睿即位,召群臣商議此事。
司馬芝曰:“用錢非徒豐國,亦所以省刑,今不若更鑄五铢錢為便。
”(《資治通鑒·魏明帝太和元年》)曹睿遂下诏恢複五铢錢。
曹睿重視刑法。
尚書衛觊奏曰:“九章之律,自古所傳,斷定刑罪,其意微妙。
百裡長吏,皆宜知律。
刑法者,國家貴重,而私議輕賤;獄吏者,懸命百姓,而選用卑下。
王政之弊,未必不由此也。
請置法律博士,轉相教授。
”(《三國志·衛觊傳》)曹睿從之,并召陳群等删約漢法,制《新律》十八篇,《州郡令》四十五篇,《尚書官令》、《軍中令》共一百八十餘篇。
時尚書諸葛誕、中書郎鄧飏等結為黨友,相互吹捧。
董昭上疏曰:“凡有天下者,莫不貴尚敦樸忠信之士,深疾虛僞不真之人。
竊見當今年少,不複以學問為本,專更以交遊為業;國士不以孝悌清修為首,乃以趨勢謀利為先。
合黨連群,互相褒歎,附己者稱其美,不附者則予抵毀。
凡此諸事,皆法之所不取,刑之所不赦也。
”(《三國志·董昭傳》)曹睿下诏曰:“世風質樸浮華,随教化而變。
兵亂以來,經學廢絕,後生進取,不由典經。
今擢其實學真才者,亟用之;其浮華不務道本者,罷退之!”(《三國志·明帝紀》)遂斥免諸葛誕、鄧飏等。
曹睿在軍事上數建戰功,但也有敗績。
太和二年(228)春,司馬懿閃擊新城,斬反将孟達。
秋,吳鄱陽太守周鲂僞叛,引誘曹休。
曹休出兵,與陸遜戰于石亭,大敗而歸,不久病卒。
自此,東線對吳作戰,由進攻轉為防禦。
西線對蜀作戰,曹真抵禦住諸葛亮的數次進攻。
四年(230)秋,曹真、司馬懿分路伐蜀,因連雨而回。
翌年,曹真病故。
曹睿命司馬懿屯長安,指揮西線戰事。
青龍四年(236),陳群死。
至此,四位輔政大臣隻剩下司馬懿一人。
景初二年(238),曹睿召回司馬懿,令讨遼東公孫淵。
司馬懿長途奔襲,圍公孫淵于襄平,破城斬之,大獲全勝。
這一時期的州郡長官大都身兼軍政二職,多好征戰而疏政務。
黃門侍郎杜恕認為宜軍政分權,走富民強兵之路,他上疏曰:“帝王之道,莫尚乎安民;安民之術,在于豐财。
豐财者,務本而節用也。
今牧守忽恤民而修将帥,民衆棄農桑而競幹戈,不可謂務本。
帑藏歲虛而制度歲廣,民力歲衰而賦役歲興,不可謂節用。
大魏奄有十州之地,而承喪亂之弊,計其戶口不如往昔一州之民,然而二方僭逆,北虜未賓,三邊遘難;所以統一州之民,經營九州之地,其為艱難,如策羸馬長驅,豈可不加意愛惜其力哉?臣以為州郡将帥牧守宜分任,将帥專心軍功,不勤民事;牧守則盡政務,不典兵卒。
”(《三國志·杜恕傳》)曹睿一類帝王的通病為好大喜功,竭澤而魚。
曹睿心想哪怕曹魏隻剩下自己一人匹馬單槍能把吳蜀斬盡滅絕也值得,他對計議民生、計議根本、計議長遠不怎麼感興趣。
曹睿在生活上驕奢淫逸。
他廣采衆女,戀寵後宮;任命嫔妃宮女的官職多達數千,與朝廷官職數目相差無幾。
《三國志·魏書·後妃傳》曰:《春秋》雲天子十二女,諸侯九女,考之情理,不易之典也。
而末世奢縱,肆其侈欲,至使男女怨曠,感動和氣,惟色是崇,不本淑懿,故風教陵遲而大綱毀泯,豈不惜哉!有國有家者,其可以永鑒矣!曆朝曆代,如此作谏者不絕,而從善如流者寡。
曹睿嫔妃成千,卻屢失皇子,未育繼嗣。
司徒王朗、廷尉高柔等上疏曰:宜以《周禮》天子後妃百二十人為限,妙簡淑嫒,餘盡遣還。
且以育精養神,專靜為寶。
如此,則螽斯之兆可庶而緻矣。
螽斯是一種昆蟲,《詩經》有《螽斯》篇,以螽斯喻繁衍。
曹睿優容之,但不能聽。
漢魏欲依《周禮》修禮樂而不立,就此可見一斑,修者不會反對王嗣蟲生,但絕不會允許王妃蟻聚。
君主不悅修禮樂,是不願束己之欲,但卻喜崇君臣道節,以免有犯上作亂。
然君不正身,則難以正人。
曹睿無嗣,收養曹芳、曹詢為子,立為齊王、秦王。
後宮秘而不宣,無人知其由來。
或傳聞,曹芳是任城王曹楷之子。
曹睿既畜養衆女,遂大興土木,建宮殿,築園池,緻使勞役甚重,農桑失業。
帝王舉手之勞便能使子虛烏有變為現實,盡攬海内美女,而文人墨客隻能望洋興歎,夢寐廣廈萬間,以庇天下寒士。
司空陳群、少府楊阜等上疏曰:堯舜尚茅茨,萬國安其居,桀纣作廊台,以喪其社稷。
今承喪亂,社稷不安。
宜躬行約儉,講武勸農,而乃自暇自逸,惟宮台是侈是飾,必有颠覆危亡之禍。
曹睿敬畏之,但不能從。
曹操熱中權力,但生活還算簡樸,他聚集了衆多優秀的人才,不乏公正清廉者,諸如夏侯惇、袁渙、華歆、梁習、鄭渾、鮑勳、滿寵、胡質、田豫、徐邈等皆不治産業,家無餘财。
曹睿曾罷黜浮華不務本者,而最後自己卻成為最大的浮華不務本者。
曹睿荒亡靡費,且又過于專權,任用非人。
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