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資珍寶。
曹睿诏拜公孫淵為大司馬,封樂浪公。
孫權聞之大怒,欲興兵征讨。
陸遜等上谏,孫權乃止。
孫權玩弄過曹丕,不想這回反被公孫淵耍戲。
孫權信任奸臣呂壹,呂壹因此竊弄權柄,陷害忠良,百官莫敢言。
陸遜等數谏,終使其奸罪發露,孫權悟而誅之。
陸遜懇勸孫權施德行善。
孫權明之,但依然難以為之。
他曰:“自孤興軍五十年,所役賦凡百皆出于民。
天下未定,孽類猶存,士民勤苦,誠所貫知。
然勞百姓,事不得已耳。
”(《三國志·孫權傳》)
吳蜀重新結盟後,孫權北定中原之心并不亞于諸葛亮,尤其石亭之戰後,因由守轉攻,遂頻繁出動江淮一帶。
諸葛亮進祁山,向關中,不過四回。
孫權出淮南,入魏荊州,則不下十餘次。
像諸葛亮疏忽南中一樣,孫權也荒略了嶺南,不過是欲出其兵役和财物而已。
面對長治久安和急功近利的問題,孫權也似諸葛亮,陷入兩難境地。
理智清醒的旁觀者認為不難解決,可雄心勃勃的當局者總會迷失方向。
赤烏四年(241),孫權太子孫登亡。
因次子孫慮亦早亡,孫權第二年立三子孫和為太子。
不久,又溺愛四子孫霸,使二子同宮相住,禮秩如一。
因多言不宜,乃命分宮;二子由是有隙。
陸遜、顧譚、吾粲、朱據、諸葛恪等宗事孫和,全琮、步骘、呂岱、呂據、孫弘等附從孫霸,朝廷大臣舉國中分,各助一方,鬥争激烈。
孫權步夫人生有二女,長女魯班公主,配周瑜子周循,周循死,配全琮;次女魯育公主,配朱據,朱據死,配劉纂。
魯班與孫和母王夫人有隙。
孫權欲立王夫人為後,魯班阻之。
她恐孫和日後怨恨,心不自安,數谮之。
孫權有次卧病,孫和去祠廟祭祀,順路看望了一下其張妃的叔父張休。
魯班派人盯梢,把此事告訴孫權,說太子是專去妃家計議,又說王夫人見皇上寝疾,有喜色。
孫權由是發怒,孫和漸失寵,王夫人憂郁而死。
孫霸遂觊觎滋甚,其黨日興。
陸遜、顧譚、吾粲等數上書陳辭嫡庶之義,孫霸黨羽則從中構陷。
孫權大怒,流放顧譚至交州;收吾粲下獄誅;累遣使責讓陸遜,陸遜憤恚緻死。
對孫霸結黨圖嗣,孫權亦感憂患,謂孫峻曰:“子弟不睦,臣下分部,将有袁氏之敗,為天下笑。
一人得立,安得不亂?”(《三國志·孫和傳》注引《通語》)遂有改嗣之意。
孫權尚有五子孫奮,六子孫休及少子孫亮。
孫權始寵孫亮。
魯班見孫亮與母潘夫人有寵,便屢誇孫亮,又作媒将侄兒全尚女嫁之。
後孫亮即位,立全夫人為皇後,全尚官至太常,全氏宗族遂為貴戚。
潘夫人天性險妒容媚,谮害宮人甚衆。
孫權寝疾時,她使人問孫弘呂後專制故事。
她因侍候孫權疲勞成疾,昏睡時被宮人缢殺。
赤烏十三年(250),孫權幽閉孫和,欲立孫亮。
朱據、屈晃、陳正、陳象等進谏。
孫權大怒,杖笞朱據、屈晃,族誅陳正、陳象,另有十餘人受誅放。
孫權廢孫和,徙之故鄣;賜孫霸死,誅其黨羽;立孫亮為太子,潘夫人為皇後。
太元元年(251),孫權見陸遜子陸抗,曰:“吾前聽用讒言,與汝父大義不笃,以此負汝。
前後責讓之書,請一焚滅,莫令人見也。
”(《三國志·陸抗傳》)冬,孫權寝疾,頗悟孫和無罪,欲召還都。
魯班、孫峻及孫弘皆阻之,孫權乃止,封之為南陽王,遣長沙。
孫峻薦大将軍諸葛恪輔政。
孫權嫌其剛愎自用,孫峻謂朝臣皆莫能及,極力保之。
孫權乃诏諸葛恪為首席輔政,孫弘、滕胤次之。
神鳳元年(252)四月,孫權疾困,又急召呂據、孫峻并與諸葛恪、孫弘、滕胤受遺诏輔政。
翌日,孫權病世,享年七十一歲。
年僅十歲的孫亮即位。
裴松之認為孫權立嗣,方之袁紹、劉表,昏悖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