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章 能與庸

首頁
    司馬懿力斬孟達,死拒諸葛亮,長途奔襲公孫淵,已是曹魏第一強臣。

    曹睿寝疾,拜曹爽為大将軍,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與太尉司馬懿并受遺诏輔少主曹芳。

    曹爽為正,司馬懿副之。

    曹芳即位,加曹爽侍中,改封武安侯,邑一萬二千戶,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加司馬懿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

    曹芳給曹爽的是優渥的待遇,給司馬懿的是實權。

     曹爽對此有所不滿。

    丁谧遂立即畫策:讓曹爽表奏曹芳,遷司馬懿為太傅、大司馬,然後再以曹仁、曹休、曹真當上大司馬不久就病故及大司馬之名與司馬懿之姓相同不吉利為由,隻任其為太傅,并再免去錄尚書事一職。

    漢魏以太傅位在三公之上,參議朝廷,位寵而常無實職。

    丁谧是要虛以名号來尊司馬懿,使曹爽獨具實權。

    曹爽上表曰:“今臣虛暗,位冠朝首,心中愧惕。

    懿高明中正,允文允武,翼亮皇家,紀綱邦國。

    臣抱空名而處其右,天下之人将謂臣以宗室見私,知進而不知退。

    故臣以為宜以懿為太傅、大司馬,上昭陛下進賢之明,中顯懿身文武之實,下使愚臣免于謗诮。

    ”(《三國志·曹爽傳》注引《魏書》)曹芳遂下诏曰:“太尉體道正直,功蓋海内。

    昔周成王建保傅,近漢光武設大司馬,皆所以優隆俊傑,必有尊也。

    今大将軍薦太尉宜為太傅、大司馬,朕甚嘉焉。

    朕惟朝議以前後大司馬累薨于位,又太尉姓與之同,故用低回,有意未遂耳,其以太尉為太傅,持節統兵都督諸軍事如故。

    ”并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三國志·三少帝紀》、《三國志·曹爽傳》注引《魏書》及《晉書·宣帝紀》)。

    曹芳又以待遇易回權力。

    這是曹爽集團排擠司馬懿的一個重要步驟。

    曹爽任大将軍,為全軍最高統帥;不使司馬懿錄尚書事,而自錄之,得以一人專政。

    這樣,他便基本上作到了獨攬軍政大權。

    曹爽又以弟曹羲為中領軍,曹訓為武衛将軍。

    初,何晏、鄧飏、畢軌、李勝、丁谧皆有才名,因趨炎附勢、浮華不實而被曹睿抑棄。

    曹爽素與其親善,輔政後,皆加提拔,以為心腹。

    然曹爽深知才能不及司馬懿,雖大權在握,仍不敢專行。

     魏宗室曹冏上書曹爽曰:“太祖武皇帝龍飛鳳翔,掃除兇逆。

    大魏之興,于今二十有四年矣。

    觀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長策,猶睹前車之傾覆而不改轍迹也。

    子弟王空居其地,君不能任使;宗室竄于民間,不聞邦國之政。

    朝廷内無深根不拔之固,外無盤石宗盟之助,非所以安社稷,為萬世之業也。

    ”(《三國志·武文世王公傳》注引《魏氏春秋》)曹冏認為宜用封建平衡現行之政,希望曹爽能有所改革,啟用宗族,以固皇室。

    曹操都難說能這樣做,曹丕、曹睿根本不屑于此,更何況曹爽。

    但曹爽并非不知任親的道理,他使胞弟督禦林軍,把守京都。

    看來曹魏政權不為外姓所奪,也要給旁支取代。

     正始五年(244),鄧飏、李勝等說曹爽伐蜀,欲其立威名。

    司馬懿止之不得。

    曹爽西至長安,與征西将軍夏侯玄率七萬軍從駱谷入漢中。

    蜀将王平據興勢,阻住魏軍。

    曹爽進退維谷。

    司馬懿書與夏侯玄曰:“今興勢至險,蜀已先據,若進不獲戰,退見邀絕,覆軍必矣,将何以任其責!”(《三國志·曹爽傳》注引《漢晉春秋》)夏侯玄懼,言于曹爽,曹爽引軍退。

    蜀大将軍費祎率援軍到,截擊曹爽。

    曹爽争險苦戰,慘敗而回。

     何晏等數言于曹爽,謂司馬懿有大志,不可以推誠委之。

    曹爽遂重用何晏等,雖猶與司馬懿相禮讓,但諸事不複由之。

    曹爽又用何晏等謀,遷郭太後于永甯宮。

    曹爽專擅朝政,飲食車服,拟于皇上;兄弟并典禁兵;以何晏等為黨羽,屢改法度,并常聚會,縱酒作樂。

    大臣多忿其行,司馬懿無力禁止,且懼其禍,遂稱疾避之。

     曹睿曾以孫禮佐曹爽。

    曹爽嫌孫禮亮直不撓,數次将其調離,更恨其不順旨,妄加罪刑,後出其為并州刺史。

    孫禮往見司馬懿,忿而無言。

    司馬懿曰:“卿得并州,今當遠别,何不歡也!”孫禮曰:“禮雖不德,豈以官位為意耶?本謂明公齊蹤伊呂,匡輔魏室,上報明帝之托,下建萬世之勳。

    今社稷将危,天下兇兇,此禮之所以不悅也。

    ”司馬懿曰:“且止,忍不可忍。

    ”(《三國志·孫禮傳》) 李勝出為荊州刺史,曹爽等令其辭司馬懿,以伺其病情。

    李勝以司馬懿久屯荊州而登門求教,司馬懿詐疾笃而見之。

    李勝曰:“無功受恩,當為本州,詣閣拜辭,不悟加恩,得蒙引見。

    ”二婢服侍司馬懿,司馬懿持衣,衣落,飲粥,粥流滿胸。

    李勝憫然涕下,曰:“今主上尚幼,天下恃賴明公。

    衆情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