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章 缺标題

首頁
    諸葛亮病危,将後事付蔣琬、費袆。

    諸葛亮卒,魏延、楊儀争權,先後被除,蔣琬總統國事。

    延熙元年(238),蔣琬出屯漢中,以為昔日諸葛亮數窺秦川,道險運難,竟不能克,不若乘漢水東下,襲擊魏興、上庸,因身體有疾,再加衆臣反對,計未能行;六年(243),自漢中還屯涪縣;九年(246),病卒,費袆繼之,劉禅乃自攝國事。

     劉禅常欲采女以充後宮,董允以為古者天子後妃之數不過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

    劉禅不聽。

    谯周上疏曰:“昔王莽之敗,豪傑并起,賢才智士思望所歸,未必以其勢之廣狹,惟其德之薄厚也。

    于時更始帝、公孫述等多已廣大,然莫不快情恣欲,怠于為善。

    世祖初入河北,行人所不能為,節儉飲食,動遵法度,于是天下英俊皆望風慕德而至,故能以弱為強而成帝業也。

    故《傳》曰‘百姓不徒附’,誠以德先之也。

    今漢遭厄運,天下三分,雄哲之士思望之時也,臣願陛下複行人所不為者。

    夫憂責在身者,不暇盡樂,先帝遺志未成,誠非盡樂之時。

    ”(《三國志·谯周傳》)劉禅前聽而後忘。

     閹人黃皓,奸佞小人,劉禅愛之。

    自劉禅理朝,黃皓開始幹預政事,士大夫多附之。

    後鄧艾入蜀,聞黃皓奸險,欲殺之,黃皓厚賂鄧艾左右得免。

     諸葛亮死後,蜀國大赦頻仍,三四年一次。

    孟光當衆責備大将軍費袆曰:“夫赦者,徒與罪犯有利,非明世宜有。

    衰弊窮極,必不得已,可權而行之。

    今國家未有旦夕之危,何以數施非常之恩,以惠奸宄?”(《三國志·孟光傳》)孟光明知而故僞,弄得費袆不知所措。

    蜀國雖未衰弊窮極,但也是積病甚深。

     延熙十年(247),姜維遷衛将軍,與費袆共錄尚書事。

    姜維每欲興軍大舉,費袆常裁制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

    費袆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況我等乎!不如且保國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業,以俟能者,無以為希冀僥幸而決成敗于一舉。

    若不如志,悔之無及。

    ”(《三國志·姜維傳》注引《漢晉春秋》)費袆看得清時勢,但卻薄命。

     延熙十六年(253)春,費袆不備,為俘獲的魏降将所刺殺。

    姜維得行其志,遂連年用兵。

    吳太傅諸葛恪約姜維同時舉兵伐魏,姜維率數萬人出石營,圍南安,糧盡不克而還。

    十七年(254),姜維出隴西,虜河關、狄道、臨洮三縣民還。

    十八年(255),姜維又欲出兵,張翼力谏,認為國小民勞,不宜黩武。

    姜維不聽,乃率張翼向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于洮西,王經退保狄道。

    張翼勸谏适可而止,姜維卻偏要為蛇添足,遂圍城。

    鄧艾、陳泰進兵解圍,姜維卻住鐘提。

    十九年(256),姜維遷為大将軍,約與胡濟會于上邽。

    胡濟失約不至,姜維為鄧艾所破,死傷甚衆,百姓懷怨。

    二十年(257),聞魏将諸葛誕在壽春起兵反叛,姜維率數萬人出駱谷。

    鄧艾等傍渭堅圍。

    姜維聞諸葛誕破敗,乃還。

    谯周見軍旅數出,百姓凋瘁,作《仇國論》以喻之,姜維暫息兵。

    谯周對亂世和治世中的不對稱軍事行動提出了一種理論。

    如果說諸葛亮的《出師表》以情感人的話,那麼我認為谯周的《仇國論》則以理服人。

    此理雖成于姜維之窮兵,但可以說雛于諸葛之黩武。

    它謂漢末至三分,已由紛亂而安治,紛亂可疾搏,可打先戰而後求勝之戰,安治宜緩圖,宜打先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