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亡,曹奂進司馬昭為晉王,再封十郡,并前共二十郡。
司馬昭奏複五等爵。
鹹熙二年(265)夏,曹奂命晉王司馬昭戴天子冕冠;設天子旌旗;乘天子車輿;出入如天子,有人警戒清道;享用天子舞樂;司馬炎為晉太子。
曹奂給晉王司馬昭的待遇跟獻帝給魏王曹操的待遇幾乎一模一樣。
曹操距駕一步之遙而仙逝,曹丕繼而親禦;司馬昭僅剩一陛登頂而歸西,司馬炎從容入殿。
秋,司馬昭薨,司馬炎襲王位。
冬,曹奂知天祿永終,禅位于司馬炎。
司馬炎改元泰始,國号晉。
司馬氏籍貫河内溫縣,屬晉地,其祖世典周史,春秋入晉。
故司馬昭封晉公,封邑大緻為晉地。
昔三家分晉,今晉将一統三國。
改封曹奂為陳留王。
除漢魏禁锢,宗室王公自治封國,并預朝事。
異姓功臣上封至公爵,這是為了拉攏。
晉泰始年間,司馬炎先後下诏為王淩、王經、鄧艾等恢複一些名譽。
曹芳終因昏淫失位,故王淩謀廢立不足為過,赦免其後;王經坐曹髦死,然守志可嘉,以其孫為郎中;鄧艾有功勳,受罪不逃刑,以其孫為郎中。
這也是在學曹丕為孔融恢複一些名譽的做法。
泰始五年(269),司馬炎有滅吳之志,以羊祜都督荊州諸軍事。
羊祜出鎮荊州,綏懷遠近,墾田積谷,甚得江漢人心。
羊祜建議可密使益州刺史王浚造舟艦,以備順流伐吳。
司馬炎從之。
鹹甯二年(276),羊祜上疏請求伐吳,謂吳已呈亡形,大晉全線出擊,三月之内,必克之。
司馬炎深納之,中書令張華、尚書杜預亦贊成,然太尉賈充、中書監荀勖等多謂不可。
四年(278),羊祜因病回京,向司馬炎面陳其計,宜趁孫皓暴虐之時伐之,一旦其死,更立賢主,則難圖之。
司馬炎善之。
羊祜病故,臨終舉杜預自代。
司馬炎遂以杜預為鎮南大将軍,都督荊州諸軍事。
五年(279)秋,王浚上疏伐吳。
賈充、荀勖仍謂不可。
又杜預表請,張華固勸,司馬炎終許之。
冬十一月,司馬炎下诏大舉伐吳:鎮東大将軍司馬伷督徐州諸軍向塗中,安東将軍王渾督揚州諸軍向橫江,建威将軍王戎督豫州諸軍向武昌,鎮南大将軍杜預、平南将軍胡奮督荊州諸軍向江陵,龍骧将軍王浚督梁、益二州諸軍浮江東下,太尉賈充為大都督,總統衆軍,東西凡二十餘萬。
賈充不得已受命,南屯襄陽。
太康元年(280)正月,司馬伷奪塗中,王渾取江西。
二月,王浚連克秭歸、西陵、夷道、樂鄉,杜預占江陵,胡奮拔公安,王戎破蕲春、邾縣。
吳軍守将非死即降。
司馬炎下诏:王浚東下,與胡奮、王戎共平夏口、武昌,直搗建業;杜預南征衡陽、零陵、桂陽等郡。
王浚等遂進破諸城,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