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請将須行激将法”——《三國演義》中的激勵謀略

首頁
    上的漏洞,導緻日後的兵敗。

    可見,選人要明,既用則信,敢于授權,放手使用,是調動部下積極性,充分發揮其才能的重要因素。

     既信其才,就要用之以專,決不能一職幾任,職責不明,互相推诿,互相掣肘,制造内耗。

    孫權準備襲擊荊州,一開始卻要他的堂弟孫皎和呂蒙同去。

    呂蒙明确表示:“主公若以蒙可用則獨用蒙;若以叔明(孫皎字)可用則獨用叔明。

    豈不聞昔日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事雖決于瑜,然普自以舊臣而居瑜下,頗不相睦;後因見瑜之才,方始敬服?今蒙之才不及瑜,而叔明之親勝于普,恐未必能相濟也。

    孫權堪稱明主,聽後恍然大悟,遂拜呂蒙為大都督,統一掌管江東各路軍馬。

     信人,要能聽得進不同意見,特别是尖銳鮮明的反對意見。

    不同意見或反面意見,并非異端。

    它常常是獨立思考的産物,是知識、才能的顯露,是正直、忠誠、負責、勇氣的表現。

    而目光敏銳,獨立思考,見解獨特,多提意見,正是人才的特征之一。

    但古往今采,許多人聽不得不同意見,對提意見者反感、讨厭,甚至懷疑在拆台、搗蛋。

    這是信人的心理障礙。

    田豐不同意袁紹出兵,便被袁紹抓了起來。

    沮授建議袁紹“緩守”,也被袁紹關了禁閉。

    象袁紹這樣的昏貨,在他手下,不作拍馬逢迎之流,也得緘口不語,哪能發揮人才的作用? 信人要有廣闊的胸懷。

    還有一種領導,隻允許手下的人才能低于自己,功勞小于自己。

    在這種情況下,他倒可以信你、用你。

    否則就要疑神疑鬼。

    俗話說:“威高震主,才高招忌。

    ”這正是對許多辛酸曆史教訓的概括。

    袁紹之殺田豐,曹操之殺楊修,後主之疑孔明,無不與此有關。

    這告誡人們,管理者必須氣度恢弘,才能做到信人不貳,始終不渝,才能用好那些超過自己的人才。

    否則,手下人會聰明不可用盡,才能不可使盡,見好即收,略顯而止,甚至激流勇退。

    那隻能浪費人才的效能,影響事業之發展。

     關懷 關心、愛護,是人的精神需要。

    它可以溝通人們的心靈,增進人們的感情,激勵人們奮進,挖掘人們的潛力。

    人才是血肉之軀,人才是人不是神,人才也需要物質的保障,需要切實的安全,需要可靠的歸屬,需要情的溫暖,需要愛的撫慰。

    曹操兵敗淯水,失了典韋,回到許昌後,立祀祭典,并封其子典滿為中郎;平了遼東回到許昌,大封功臣,沒有忘記死去的郭嘉,表贈郭嘉為貞侯,把其子收養在自己府中。

    曹操的這些行為,既是出自對已故人才的真誠惜憐,又是感動和激勵活着的人的一種藝術。

    趙雲為救阿鬥,在長阪坡前幾進幾出,殺得血滿征袍,當他把懷中沉睡的阿鬥遞給劉備時,劉備接過扔在地上,憤怒地說道:“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将。

    ”他這種愛部将勝過愛親子的表演,使趙雲感激涕零。

    “無由撫慰忠臣心,故把親兒擲馬前”。

    劉備這一招收到了撫慰人心、凝情聚力的良好效果。

    諸葛亮揮淚斬馬谡,并表示把馬谡家小當作自己家小看待,感動得“大小将士,無不流涕”。

    諸葛亮的真切情意,既使馬谡死而無怨,又編織了和部下之間千絲萬縷的感情聯系,激發他們盡心盡力。

     現代管理者借鑒《三周演義》中的用人謀略。

    就要注意以情感人,以情催人。

    當然我們今天提倡的感情,遠非曹操,劉備所栽培的感情。

    它是建立在共同理想基礎上的同志間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關心。

    它要更純真,更美好,更高尚,更具有持久而強大的威力。

     無數事實已經證明,感情投資有時比獎金更能喚起人們的工作熱情,它所帶來的效益往往不亞于通過基本建設投資,擴大生産能力所創造的價值。

    重視“感情投資”,已經成為許多成功企業家的經驗之談。

     (四)“不親冒矢石,則将士不用命”——“則”的激勵在《三國演義》中,對孫策其人着墨不多,但形象十分鮮明。

    他臂力過人,武藝高強,勇猛無比,作戰身先士卒,人稱“小霸王”。

    在平定江東時,他每每沖鋒陷陣,手下人很為他擔憂。

    一次張紘勸他:“夫主将乃三軍之所系命,不宜輕敵小寇。

    願将軍自重。

    ”他回答道:“先生之言如金石;但恐不親冒矢石,則将士不用命耳。

    ”很顯然,孫策既知将軍自重的道理,更知道以身作則的強大威力。

    他能夠迅速掃平江東,奠定鞏固的後方,不能說與此沒有關系。

     在“甘甯百騎劫魏營”一回裡作者描寫了一個激蕩人心的場景。

    當曹操率40萬大軍撲向濡須口時,血氣方剛的甘甯因和淩統一争高低,要求隻帶百騎,夜襲曹營,挫其銳氣。

    而且保證:“若折一人一騎,也不算功。

    ”孫權為壯行色,把自己帳下一百精銳馬兵撥給甘甯,又賞酒賜肉。

    回到營中,百名士兵面面相觑,臉有難色。

    甘甯見狀,拔劍在手,怒叱道:“我為上将,且不惜命;汝等何得遲疑!”衆軍土聽了甘甯這番激昂豪壯的話語,既感動,又振奮,一齊表示:“願效死力。

    ”于是甘甯和大家把酒肉飲盡吃光,到了深夜,甘甯帶領百人飛馬沖出,大喊一聲,率先殺入敵營,直搗曹操所居的中軍。

    在甘甯帶動下,百騎人馬縱橫馳騁,然後透營而出,殺得曹兵驚慌失措,“自相擾亂”,“無人敢擋”。

    結果甘甯不折一人一騎,凱旋而還。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