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死的那年,五十九歲,在成都。
那時,你已是頭發花白,卻依舊志在千裡。我不禁想起當年,年青的你是何其的潇灑儒雅,風流倜傥。那少年将軍還在嗎?在的,他被永遠地刻在了曆史的印記裡。即使,未曾被人看到。姜維,你永遠是那個最值得懷念,最值得同情的天水俊傑,孤膽英雄。也許,英雄是不需要同情的,那麼我說,你是最值得敬佩的。諸葛亮丞相走了,你哀痛着,然後勇敢地接下這個沉重的擔子開始不遺餘力地進行那飄渺的複國之志。你九伐中原,姜鄧鬥智,幾番成敗,可你的聰明才智,又豈是失敗所能掩蓋抹殺的?有人說,你窮兵黩武,貪圖名利,誤國誤民。你笑而不語。
其實強弱本來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如果任魏國國泰民安地發展十幾年,等它回過神來,一拳就能将蜀國砸扁。所以,你以攻伐守,要擾得魏國不得安甯。因為蜀國太弱小,太弱小。談發展,根本不可能勝過魏國,隻會是懸殊越來越大。所以你才連年征戰,甯願擔了罵名,用心何其良苦?其實九伐中原與諸葛亮的六出祁山已有着本質的區别,後者是為了收複中原,而前者,隻是為了苦撐一個小小的蜀漢政權。大廈将傾,你深深明白,可你為什麼還要去做那根獨木呢?即使壓得粉身碎骨也全不俱呢?隻為了一個“忠”和“義”字,士為知己者死,諸葛亮是如此,你亦是如此,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所以,很多人說,其實你像豫讓,是義士。
如果說蜀國的國度在劉禅投降的一刻就滅亡了,那麼我說,蜀漢的精神,是在你死的那一刻才滅亡的。如果說榮華富貴,功名利祿遲早都會煙消雲散,那麼,有一種精神是永遠不會泯滅的,那就是忠義,愛國。你是一位智勇雙全的人,論武藝,你沙場縱橫,後三國已是難逢敵手。鐵籠山出乎意料的戰敗,你沒有兵器,丢了箭壺,隻剩下一張弓,卻能接住魏将郭雄射來的箭,反射死了郭雄,驚退了追兵。而棄糧一戰,背水一戰,更顯示出了你過人的膽識和計謀,散發灼灼的光芒。
也有人說你隻是有些小聰明,能打許多勝仗,卻從未完整地赢過一場戰争。的确,他們所說的事情是史實,但你的智慧絕對不是小聰明。終在那一天,魏國開始大舉侵蜀,你在沓中給後主上了奏折提了許多拒敵的方案,而後主卻依然歌舞升平,對此不理不睬,你隻好獨往劍閣與鐘會鏖戰,卻未想鄧艾奇襲了陰平,後主終是投降了。而消息傳來,依舊在千裡之外抗戰的你,是何其的悲憤。三軍痛哭,聲傳數裡。但你卻沒有消沉,你才智又一次,也最後一次表現在你這次的詐降上。這樣的詐降計又豈是小聰明所能做到的?你成功地赢得了鐘會的信任,離間他與鄧艾,結果鄧艾被囚,就在你快要成功的時候,計劃卻洩露了。命遠之神似乎從未垂青過你,現實是如此的殘酷,你,終是敗了。
而此刻,你仰天長嘯,壯烈激烈。你悲壯而又無奈地舉起你鋒利的寶劍,你用着這把曾經斬敵無數的寶劍在你剛毅的頸上一抹……天下起了暴雨,頓時電閃雷鳴。而你的死,卻是三國中大将最殘烈的死法,自刎後,屍體被剖腹取膽,然後全族被殊,在曆史上,留下了最幽暗的一頁。你為了蜀漢,付出了怎樣沉重的代價?“成都生死日,漢将有餘哀。”也許,這是對你最大最好的安慰。勿以成敗論英雄,你,終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