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談姜維

首頁
    姜維(204—263年),字伯約,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将領,天水郡冀縣(今甘肅甘谷縣)人。

    與蜀軍交鋒時,多次識破諸葛亮的計謀,導緻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因而被諸葛亮視作人才用計收降。

    姜維投降蜀國後,諸葛亮對他加以培養和重用,年僅27歲就封侯拜将。

    官拜義将軍,封陽亭侯。

     先說說姜維的武,有人說姜維武力數一流,後期出場的他武力超強,甚至說後期的武将比前期的厲害,因為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這個長江之說我并不反對,但是,想想前期的三國是最為戰亂的時代,越是戰亂就越能湧現人才,很多武将都是在殘酷的戰鬥中磨練出來的技藝。

    所以,我認為前期的三國武将才是真正馳騁沙場的武将,武力肯定比後期的武将高。

    另外,先拿前期出場過的武将和後期的做個比較。

    第一看看在諸葛亮三出祁山之時,先是岐山設伏圍張郃,結果“郃不能上山,乃拍馬舞槍,沖出重圍,無人敢當。

    蜀兵困戴陵在垓心。

    郃殺出舊路,不見戴陵,即奮勇翻身又殺入重圍,救出戴陵而回。

    ”接着是詐退鬥司馬懿,需要有人擋住張郃,孔明言“非智勇之将,不可當此任。

    ”言畢,以目視魏延。

    延低頭不語。

    說明魏延不認為他能戰勝或者平張合,還是王平願意拼死一戰,而姜維則被安排去搞偷襲去了。

    就這裡的設計可以清晰的看到姜維武力在諸葛武侯心中的位置,張〉魏〉姜。

    也許這個事例還不能說明問題,特别說明的是魏延,幾乎每次抵擋張郃的事情都是安排的他,說明在諸葛的心中,隻有他有和張郃一戰的實力。

    然後再說前期尚不算超一流的魏延,到了後期簡直天下無敵。

    如果說姜維是超一流的武将的話,那在魏延反叛的時候(不知道算不算),笑傲蜀國無人敢敵的時候,為什麼姜維不敢出戰?還得靠死孔明的計謀斬魏延,實在有損蜀國武将的顔面。

    再來看看姜維在剛出場的時候既能用計算計孔明(後面再評)又敢跟趙雲動武,是否那時年少輕狂,後來發覺天下之大,并不如他想象,于是輕易不再出手了?,(憑記憶書上這樣寫道:姜維抖擻精神或是精神培長大戰無論年齡還是精神都大不如前的趙雲,忘記用哪個詞彙了。

    看看全書,這個詞彙個人認為不是褒講的意思,但凡技藝不如對方的,大都抖擻精神酣戰對方,因為稍不注意就被對方幹掉了。

    例如,張飛戰呂布等等)最後,再拿鄧艾武力來與姜維比較,有人說他二人的武力相當,我說不然,鄧艾的兒子尚能和姜維戰平,老子要出手的話,姜維定吃不消。

    另外,還有諸葛尚,書上隻有一句“諸葛尚匹馬單槍,抖擻精神,戰退二人。

    ”兩個人被諸葛尚輕松擊退,充分說明了諸葛尚的能力。

    所以我覺得他肯定是超強?因為他單挑打敗了鄧忠(鄧艾的兒子)和師纂的組合,也或許說明鄧忠的武力本來就不怎能麼樣?這麼看來善于玩謀略的諸葛亮,其後人都比姜維武力強?所以,我最後隻也隻能這樣評價姜維的武力,二流水平。

     再來說說姜維的謀略,也就是智力。

    說到姜伯約的智謀,有人說可與周瑜的智謀相提并論。

    好吧,我就拿兩人做一下比較。

    首先是一出場,姜維利用諸葛亮不了解魏國的新秀,輕敵大意的思想,利用小計謀算計了孔明一次,使其微受損失,不過這一次卻使名不見經傳的姜維成為諸葛武侯心中的主要位置。

    愚以為,諸葛亮一生用兵如神,如在用人方面和培訓人才方面鮮有建樹,感到很遺憾,所以姜伯約的憑借其孝心及小聰明打動了諸葛亮,決心好好培訓小姜同志。

    而小姜同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